第64章(第3/3页)

从梁九功开口三人就已经是一副怒目而视饱受羞辱的模样,不过是碍着三人都是主子跟前的红人才隐而不发,待梁九功停了嘴,安嫔已经是一副柳眉倒竖,疾言厉色的模样。

“本宫仿佛是听错了,这天底下竟还有此等荒诞之事,公公若有意折辱本宫,倒也不必费此周章。本宫倒要去向太皇太后问个明白。”

梁九功苦着脸看向苏麻和芳姑姑,这可该您二位上了呀!

二人对视一眼,先安抚住了三人,不至于将事情闹大,然后跟她们细细分说。

“……此事皇上已经下定决心,太皇太后也准了。奴婢说句大不敬的话,这宫里头没孩子没宠爱的日子是真的不好熬,三位娘娘想来自有计较。”

苏麻停了嘴,安嫔几人怒意暂歇,想起了平日里的寂寞,斜倚熏笼坐到明对她们来说真的是生活的常态。

方姑姑见三人有所动容,连忙趁热打铁,“也不瞒娘娘,往日里几位夫人进宫时,您二位说的那些话皇上俱是知晓的,这才给了两位娘娘这番机会。”

这话是对安嫔和敬嫔二人说的。

两人听了这话面色霎白,是想起了那些大不敬的话。

早晓得进宫来是守活寡,姑奶奶才不进宫呢,便是随便找个郎君嫁了如今也早已当了额娘……

这话她们彼此是知道的,头两年还没死心,求子心切的时候是和家里人如此发过牢骚的。

芳姑姑见二人吓到的模样,心里点头,皇上命人将此事告诉她就是叫她恩威并施的意思。

“二位娘娘也不必如此惊慌,皇上早已知晓此事,既然不曾降罪就是不追究的意思。”

又苦口婆心地开劝,“二位娘娘对皇上又没有情意,在这宫里也无甚牵绊,孤老于宫中的滋味可不好受。奴婢虽自梳留在宫里当了姑姑,却也知道天下女子没有不想要个自己的孩子的,既有机会重新嫁人,凭两位娘娘的人才还怕寻不到好郎君,从此生儿育女享那天伦之乐吗?”

安、敬二人想一想芳姑姑描述的景象其实已经心动了,只是她们到底是大家族精心培养的姑娘,知道自己在宫里对家族的意义,仍是一副沉默的表情。

“几位娘娘不必担心旁的,皇上说了此事有愧于娘娘,对您几位的母家必有补偿,现在应该正在召见了娘娘母家商讨此事。也不必担心牵连家中姊妹名声,届时有爵位和嫁妆相赠,若是几位娘娘不愿意叫人知晓,等出宫后会安排几位娘娘低调二嫁,绝不叫人侧目。”

后宫女子对家族的政治意义,陪着太皇太后一路走来的苏麻再清楚不过。安嫔几人的心动和犹豫都在她眼里,不由得感叹太皇太后的一番苦心,对三人身后家族的补偿正是太皇太后提醒的康熙。

三人都不是蠢人,只是事情太突然她们一时斟酌不定其中利弊,何况这等大事她们也想和家里人商量一二。

安嫔和敬嫔还在犹豫,素来沉静少言的端嫔却已经下定了决心。

她实在太想念二格格了,可是在宫里她绝没有再拥有自己的孩子的机会,而且她对这紫禁城未必没有怨气,娇娇爱女幼年夭折,这里是她的伤心地。

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孩,仗着大伯家的势进了宫,但她大伯视她如己出,几位堂兄也都对她十分爱护。她已经决定回头请大伯母进宫一趟,倘若家中同意,她想出宫去,她不想再守着对女儿的思念沉浸在过往中苦熬下去了。

“不知可否叫家中长辈进宫商量,姑姑体谅体谅本宫和两位姐姐的难处,实在不是我们能自行决定的。”

苏麻和芳姑姑对视一眼,心中惊诧,没想到会是端嫔说出这话,她们还想着不知怎么说服她呢。

“自当如此,因此事未定不好声张,太皇太后决定待元宵命妇进宫的时候叫娘娘们和几位夫人商量此事。”

端嫔定了定心,安嫔二人也松了口气,还有时间缓余就还好,也好叫她们回去好好商量,仔细想想。

“既然几位娘娘已经知晓此事,还望莫要声张,回去好好想想,奴婢们就先行告退,去和主子们复命了。”

一行人各自离去。

作者有话说:

补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