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4 章(第3/3页)

经过海东厂几个批次的学习,兴华厂里养起了一个科恩印花机的售后服务团队。

以前国产没有好机器,所以只能买进口的,但是进口的机器虽然好,维修是一个实在让人头疼的问题,问题判断慢,零配件缺货,等外国派工程师过来更是麻烦,所以本地催生了野路子维修队伍,用的是中国仿制的零部件,这种修理,只能说凭运气吧!可能修好了,也可能修报废了。

科恩印花机就不同了,有兴华厂按照科恩原图生产的零部件,也有部分部件是德国原装进口,在兴华厂放着的。除非是特殊的部件,否则都能快速维修,极大方便了印染厂。

所以如今兴华厂和科恩合作非常紧密,更何况乔希当初放弃的纺织机,现在在兴华厂生产着,尤其是在经过秦瑜的改进下,性能得到了提高,在中国销路也打开了,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他兴奋的呢?

乔希伸手拥抱傅嘉树,傅嘉树拍了拍他的背:“Josh,带你去看看你的纺织机。”

车间跟乔希一年前见的时候已经完全不同了。车间明亮,地面整洁,物品规整,标识标牌一目了然,乔希发出由衷的赞叹:“哇哦!”

傅嘉树带着乔希往前,看到一块黑板,写着这道工序,每个小时计划产出多少,实际完成多少,秦瑜跟乔希介绍:“这是计算每道工序的节拍,进行产能平衡,可以减少工序之间的等待时间。”

再往下走,秦瑜又跟乔希介绍如何防止不良品混入合格品。

一样的工厂,乔希发现自己的工厂和兴华厂的管理有着太大的差异:“Yolanda,一定是你帮John做了这些改进,对吧?”

“是的。”

“Yolanda,可以去德国吗?你帮我一起想办法。”

秦瑜笑着跟他说:“我就是要告诉你,我会跟你同船回德国,我们路上讨论纺织机和印花机的改进,顺带去你的工厂看看。然后我们送我们的妹妹去英国读书。”

最终,在家里商量下来,还是认为英国的大学更加适合傅嘉宁。因为英国的学校走的是大卫考夫曼的路,大卫考夫曼一手安排了学校和食宿问题。

秦瑜和傅嘉树打算陪傅嘉宁,顺带着两位妈妈一起去欧洲和美国走走,傅太太是要去大采购,朱明玉最近的一幅绣品被上面作为国礼赠送给了一位国家元首。一时间名声大噪,已经有人将她与沈先生相提并论。

朱明玉跟记者说:“我与沈先生之间差距很远。”

这话倒不是谦虚,朱明玉毕竟走出家庭没多久,所以秦瑜鼓动朱明玉跟着一起去,参观欧洲的建筑和绘画,领略异国风情之美。

乔希听见秦瑜这个安排,开心异常:“太好了!”

去德国到科恩工厂是秦瑜的一个目的,另外一个目的,她要去考察欧洲这个年代的汽车产业。

秦瑜和傅嘉树带着乔希参观完兴华厂,一起开车去云海吃晚饭,进入市中心,听见报童在喊:“卖报,卖报!宋世范的前姨太太林美美参演电影《名花白牡丹》即将上映,火辣镜头,让你欲罢不能!”

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