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3/5页)

原来,这家老太太有个孝顺儿子,任谁都夸赞儿子孝顺,特别听老太太的话,一打听,原来这位老太太的儿子还就是罐头厂的采购员了。

“我是真没想这么多,多亏了郑郡想得周到。”梁队长又一次道,或许这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偏偏郑郡能想到,这就是他的本事。

“队长,你该说多亏了那只鸡。”梁连一边说着一边重重点着头。

梁队长先是一愣,紧跟着大笑起来。

可不是么。

要不是那只鸡,郑郡还不乐意跑这么一趟呢,为了吃一口鸡肉,怕就算去了也懒得出主意。

不管怎么说,这笔生意算是谈下来了。

制砖厂那边倒是有一些库存,库存算不上多,好在罐头厂那边只要他们在半个月内交货就行,这样一来制砖厂得加班加点干活了。

也打算再继续招一批工人进来。

这一次,除了烧窑的工人之外,还分出了其他几个部门,在大队立马引起了轰动。

“又招工?看来制砖厂的生意蛮不错嘛。”

“听说还招坐班工,坐着算算账就行,这也太轻松了吧。”

“那你不说要求高?最少得初中毕业,想要进去还得考试,考上了才能当。”

“报名的人多吗?”

“应该不少吧,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制砖厂都开了三四个月,到现在一毛钱都没发,居然还有人敢进去?”

“为什么不敢?我家小子不就去了么?虽然没往家里拿回来一分钱,但他是确确实实学到了真本领,以后他除了和他爸一样当个种田的农家人,说不准还能当个手艺人。”

有些东西可不是用钱就能衡量,有门手艺在手,以后不怕饿到没饭吃的地步。

当然,有些人仍旧看不上这些,还是觉得钱来得实在。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次来报名的人比上次要多了一些,不管钱不钱,最少现在都能看清厂子发展得还行,还能从大厂那接到生意,想来以后的生意会不错。

上次他们没有把握住机会,这次一定要抓住。

这次都得考试才能进,下回说不准更难,这么一看还真羡慕第一次报名的人,除了一个实在是不是干活料的懒汉,其他人全都选上了。

大队的人在争这次的名额。

队里的知青也动了心思,他们也没有眼瞎,自然能看出制砖厂的前景,想想范善进了制砖厂,虽然每天也得干不少活,但总比他们下田轻松,这次还用能待在办公室干活的职位,谁不心动?

初中文凭对于村子的人是一个高门槛,但对于知青们来说,是人人都能符合的标准。

哪怕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拿起书本,也对这次的考试很有信心。

“听说要招两名坐班的职工,苏霖和范善除开,他们九个人争两个名额。”万芳洲算着,对自己是充满了信息。

九个人中挑选两名,她的机会还是蛮大的嘛。

再有,除了他们这批新来的知青,其他知青都已经离开学校好些年,一些知识肯定不是太熟悉,对比起来她的优势更大。

“不止我们九个,还有大队的人。”

万芳洲丝毫不在意,“他们怎么能跟我们比?要不是现在不能考大学,我们现在都有可能是大学生,大队里能有大学生吗?”

“不能这么说,毕竟这里是梁家大队。”有人心里担忧。

“既然要考核,那必须公平公正,不然……不然我就去镇上告发他们!”万芳洲一急之下说着,当然也就说说,要让她去告发是真不敢。

“那也不一定是公平公正。”一旁的司倩轻声,“我们知青和大队参与同个考核,本来就是一件不公平的事。”

“你到底站哪边?!”万芳洲忍不住翻个白眼。

这时,范善从外面走了进来,他道:“你说得没错,不管怎么样都不公平,所以苏知青事先就已经决定,这两个名额一个从大队中挑选,一个从知青中挑选。”

“这……”

“你们也别说有什么意见。”看到其他人有话要说,范善直接打断他们,“这还是苏知青为我们争取来的福利,你们该知道知青就算有本事,镇上的工厂也不会要我们,因为这不符合规矩。”

苏知青不算,他是工厂的创始人,任谁都不能说他没资格担任制砖厂的职位。

可他不同,知青如果进工厂当职工,那他们下乡就没意义。

虽然没有强制性要求他们不能进厂,但都知道这个道理。

好在这家工厂是建在大队里,而且还是由苏知青创办起来,所以他才能借着这个机会进厂,苏知青也愿意给其他知青提供机会。

对此,他们应当更加珍惜这次的机会,而不是在后面抱怨‘不公平’。

当范善的话说完,倒是没人敢再说什么。

对于苏霖这位知青,每个人心中的感观都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