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第7/7页)

卫孟喜简直哭笑不得,大家都知道她会照顾老弱病残妇,但那是加工厂啊,看文具店的必须是李晓梅和胡美兰这样,年轻活泼有点文化素养的,去年郝忠梅那样的她可不招。

“大家先回去,东西我不能要,咱们这次的招工跟以前不一样,具体要求明天我会贴到加工厂门口,大家可以相互转告。”

虽然新店只开了两家,但她打算招五个人,加上胡美兰正好六人守三店,轮换着来。

一个人守店,工作强度是不大,没啥重体力活,可工时太长了,整天耗在同一件事上,人的精神容易疲劳。

两个人分早晚班守,一个月轮换一次,早班从早八点到下午两点,晚班从下午两点到晚八点,还能睡在楼上,都只用上六个小时,剩出半天时间想干啥就干啥。

当然,中途还能自行商量换班替班,只要保证钱货交接清楚,店里有人就行。

年轻人嘛,别整天只知道上班上班,外面的世界那么大,美好的事物那么多,就应该把时间腾出来,多出去玩玩。

至于工资,因为工时短,也没啥强度,工资肯定不会有洗下水和跑业务的煤嫂高,但相比外头的普遍工资水平,也只高不低。

无论是工资待遇,还是工作时间休息安排,又或者是工作内容,体面程度,哪一样但凡有一样都是难得的好工作……全占了,那就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工作,谁能拒绝?

正经国营单位新华书店,也没这么自由的!

告示刚贴出去的当天中午,就有二十几个年轻人来报名,卫孟喜一看,哟呵,居然大部分都是煤矿子弟,而且还都是高中学历。

以前是等着分工或者顶替父母工作,现在张劲松治下严厉,啥都要按规矩办事,不允许再出现开假证明谎报年龄学历的事,父母工作岗位只有俩,但孩子有四五个的,就轮不着工作,只能干等着。

听说卫孟喜的书店招工,立马一窝蜂就来了,万里书店声名在外嘛。

告示贴了三天,拢共有五十多个年轻人来报名。卫孟喜信守承诺,先在窝棚区里找,没找着符合她要求的,且大多数家庭都被她弄成了双职工,孩子成年的都结婚了,没结婚的都还在上学,还真挑不出来。

于是,她就在这些煤矿子弟里挑了五个相对家境困难的,四女一男,先让胡美兰和李晓梅负责培训。

经过两年时间的历练,现在的晓梅十分干练,对销售这一行,那是相当有心得,哪怕卫孟喜自己也不是她的对手。

她培训出来的员工,都是三天就能单独上岗。

1984年国庆节前一天,在欢欣热闹的锣鼓声中,卫孟喜的万里书店二分店三分店同一天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