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烫伤(第6/7页)

“医生,你能不能轻点啊,没有瞧见孩子哭得这么惨吗?”家长道,“嗓子都要哭哑了。”

“要是你们在她烫伤的第一时间就带她来医院,她就不用哭得这么惨了。”徐琴也不想听小孩子哭泣,可是她能有什么法子。不是什么地方都能打麻药,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打麻药,当麻药对人体没有伤害么。

为什么后世的手术能局部打麻药就打局部的,还得限定用药。有时候医生在缝合伤口的时候,局部的麻药效果过去,要是时间不用很多,医生就会说让患者稍微忍一下,一下就好。

越是大医院,他们就越会控制这些药物的使用情况,能不给病人挂点滴就不挂,能不打针就不打针。

徐琴看着孩子也可怜,又不敢给小孩子糖果,怕小孩子哭了,糖果卡在喉咙里,那就有窒息的危险。要是有棒棒糖还可以,关键是她手里也没有棒棒糖。

“忍一下,一下就好了。”徐琴劝慰小朋友,“小朋友,你很勇敢的。”

“医生,会留疤吗?”家长又问。

“这么一大片,你们说会不会留疤?”徐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小孩子恢复力再好,那也不能这样造啊。手臂留疤倒是还好一些,要是脸上,怎么办?”

“要是脸上,我们早就带她来医院了。”家长道。

“……”徐琴真不知道说什么好,有时候跟这样的家长对话,都能把医生给气死。好在医生也算是身经百战,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人,“你们不懂得给她换药,那就到医院换药。”

“换药要钱吗?”家长又问,“不换药不行吗?”

“你们要是想着她伤口恶化,那就不换药。”徐琴无语,“你们吃饭都要钱,药怎么可能不要钱。”

“我们种的菜就不要钱。”家长道。

“让下一个病人进来。”徐琴对护士道。

徐琴不打算继续跟小孩子的家长说了,她能有什么法子,医生医术再高明,也不能凭空变出东西,也不能让医院都免费给人治病,免费给人药物啊。

小孩子抽抽噎噎的,她已经没有哭得那么惨了。

家长抱着小孩子离开,嘴里还在嘀咕,“这得花多少钱啊。”

一旁老人还说,“需要什么药,我去山上挖,我们自己弄。”

“……”徐琴听到他们的对话只能无力摇头,她只希望小女孩的家里有懂事一点的人,那些人会带小女孩来医院换药。

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都不错的,要是家里条件真的不好,护士也能免费帮着换药,就是药的钱还是得患者自己出。

下班后,卓如君敲门,“一起去吃饭?”

“好。”徐琴点头,她们一块儿去食堂打饭,准备吃完饭再回去。

食堂,徐琴和卓如君一块儿坐着。

“今天那个小孩子哭得很惨啊。”卓如君在隔壁都有听到那个小孩子凄惨的哭声,“是个女孩吧。”

“对,是个女孩。”徐琴咬了一口馒头,她更喜欢吃米饭,有时候也有买馒头吃。她挺饿的,坐在门诊一下午,医院的人还是挺多的,想要上个厕所都不容易。

“难怪了,要是个男孩,他们一定早早就带男孩到医院了。”卓如君道,“他们就是觉得只有男孩才能传宗接代,女孩就是要嫁出去的。哪怕宣传说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这些人还是想着要生男孩,男孩就是宝,女孩就是草。”

卓如君没有结婚之前在她娘家的待遇还算不错的,不然,她也不可能成功学医出来。但她的娘家人早前也觉得只有男子才能传衣钵,家里人都不爱教她医术,也不愿意多管她,还说女孩只要以后嫁个好人家就行。

这让卓如君怎么甘心,她就是非得学医。好在她兄长不错,她的兄长有时候还悄悄地教她。

“落后的思想,想让他们改变,太难了。”卓如君道,“也许等个十几年,二十年,他们的想法就会改变?可能也不会改变,还是会想要儿子吧。”

“上千年根深蒂固的思想,哪里有那么容易改变。”徐琴道,在后世科技发达的时候,有的人还想着做胎儿的性别鉴定,就想着要是女孩,就打掉孩子,要是男孩,就留着。

“最开始,还是母系社会呢。”卓如君感慨,“可惜……”

要是一直都是母系社会,那他们就不是重男轻女了,就该是重女轻男。

“明天得值夜班。”卓如君道,“你呢?不对,就算你没值夜班,有时候都还睡在医院,都说你要把医院当家了。”

“家里没人,回去也是一个样。”徐琴道,“我在家也没有做饭,还是在医院食堂吃了回去的。早上呢,也是来食堂买吃的。”

“不学做饭?”卓如君问。

“没学。”徐琴老实回答。

“没学做饭,也行的。”卓如君道,“又不是没做饭,就没吃的了,就会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