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2章 青楼的终结(第2/3页)

官吏们虽然接受,但是朝中也一直有反对的声音。

这种声音不是对于取缔青楼本身,大家心里怎么想得不知道,但是嘴上的话语高度统一。

他们都认同青楼是在剥削压迫女性,在主张革命与解放的大明国内,青楼不该存在。

但是现实的问题是,全国范围内取缔青楼之后,那些上下游从业人员该怎么安置。

上游从业人员有不少都是有人命官司在身上的,真要查,没几个干净的,问罪很简单,处理也不难,主要问题是在那些下游从业者身上。

除了从男人荷包里掏钱,这些从业人员可没啥其他正当的本事,砸了他们的饭碗,虽然说绝对是好事,但也不能让她们就那样饿死吧?

让她们没了生计,以后的姑娘们倒是好说,但是这些青楼姑娘现在可还活着,没了工作,难道朝廷出钱养着她们?

对此,苏咏霖颇有些想法。

所以他选了几座青楼数量比较多的大城市搞试点,其中就包括杭州。

复兴会员们把里头的老鸨子和姑娘们全给拉到劳动改造基地,给她们办特别学习班。

上午学习革命知识和理论,了解到自己从事这个行业的错误,从法律、道德等多个层面讲述这件事情的坏处,将一些已经没有廉耻之心的女子的廉耻之心给唤醒。

这个课程还要多多拿出以前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例子,或者干脆编写一些关于青楼女子的故事文章。

苏咏霖亲自动笔写了一篇《杜十娘》的故事,用杜十娘的悲剧唤醒这些青楼女子们的悲哀、羞耻之心。

这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模式,的确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上午学习结束之后,下午则办技能培训班,让她们学习方便找工作养活自己的技能,比如纺织技能、缝纫技能和医护技能之类的。

这些都是很实用的技能,学了就能用,大城市周边的工场招人多,她们学会了这些技能,就能给安排到工场里做工,有地方去,能自己挣工资养活自己,倒也不用寄希望于他人。

到洪武十二年,这一批老鸨子和青楼姑娘已经实现了从学习班到社会工作的百分之一百的转变,已经全部实现了工场入职,成为正式工,开始靠劳动赚取工资养活自己。

至于她们的婚姻嫁娶问题显然也是个大难题,但是她们当中有相当多的人从一开始就已经认了命,知道这辈子的下场。

对于复兴会会员试图为他们牵线搭桥说人家成婚的建议,她们大多数人选择了拒绝。

她们的意思是本以为年老色衰之后会凄苦老死,现在却还有第二条路能走,还能靠着工场的福利过日子,以后还有退休之类的福利,无异于第二次生命。

所以她们决定姐妹们互相扶持,搞一个互帮互助大家庭,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然后抱团取暖,以后集体养老,互相送别。

至于婚姻嫁娶,那就听天由命,绝不强求,世上好男儿虽多,但是属于她们的却没几个,就不劳烦复兴会的大家伙儿忙碌操心了。

复兴会员们遂偃旗息鼓,只专注于安排她们的工作,不再干预她们的私事。

至此,这一波试点算是成功了。

到洪武十二年年初,中都、长安、洛阳、成都、杭州、襄阳这六个城市的青楼被全部取缔,所有从业人员坐牢的坐牢,做工的做工。

其实,到了此时此刻,就算苏咏霖不搞这个行动,从全国范围来看,青楼营生也是在持续衰落的一个过程,衰落的速度也很快。

原因很简单。

历史上的青楼女子除了少数特例,大部分都是穷苦人家出身、被家人卖掉或者全家死绝迫不得已坠入风尘混口饭吃的苦命女子。

她们之所以坠入青楼,家庭因素是主要原因,压迫和剥削是根本原因,绝对绕不开。

而在大明荡平了旧统治阶级之后,通过推翻剥削和压迫,大大减轻了民众的苦难,且在全国范围内搞经济建设,不断拓宽女子的生存途径,降低她们的生存难度。

在集体农庄和手工工场大规模开办的同时,底层民众的利益得到了保证。

且大明废除贱籍,给予全体国民以【公民】的身份,法律上人人平等,明令禁止贩卖人口,对此有非常严酷的处置条例,什么家人逼迫女儿卖身之类的狗血戏码也都看不到了。

大家有钱了,有土地了,有粮食吃了,不至于通过卖儿鬻女才能活命,自然也就不会犯这个禁忌。

在这样的情况下,青楼通过过去历朝历代所谓的合法途径简单获取新鲜血液的方式已经不可持续,已经没有什么人家会把女儿卖给青楼了。

最大的获取途径没了,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