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5章 胜捷军必须是农民的军队

光复军第一阶段的战略计划是成功的。

到五月底,整个山东东路都被光复军快速占据,金廷势力非死即伤,无论是镇防军还是村寨内的金人,被杀的被杀,逃跑的逃跑,已经损失殆尽。

射粮军这种杂役性质的武装基本上没有抵抗能力,跟着官吏们顺势而降,摇身一变成为了光复军士兵,完成了人生的转折。

前一个时辰还是金国官兵,为金国的利益而奋斗,现在就是光复军起义士兵,为驱逐胡虏光复中华而奋斗了。

话说他们真的知道什么是胡虏什么是中华吗?

当然,这不重要。

趁着这个机会,苏咏霖清理了一下自己所控制的区域内复杂的局势。

苏咏霖所指挥的西路军目前控制着济南府、泰安州和淄州三地,投效西路军的地主乡绅武装和其余各类武装总人数达到了三万人以上。

但是他没有把这些武装部队编入胜捷军。

这些军队都是地主乡绅们拉起来的军队,军队组成基本上都是佃户,还有少量市井之徒,未经训练,不堪一用,且都有私兵或者雇佣军的性质,编入胜捷军只是在给自己添堵。

胜捷军是绝对不能更改属性的,必须是【农民的军队】。

于是苏咏霖决定让他们单独成军,归属光复军旗下的西路军编制而不是胜捷军编制。

苏咏霖选择根据实际需要,简单粗暴的任命那些之前已经被他任命为县令的地方乡绅领袖出任一军之将。

至于军号也就象征性的向赵开山汇报一下,直接就给了,反正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赵开山之前也是那么做的。

比如章丘县令秦远志被任命为武德军统制官。

济阳县令马厚德被任命为武进军统制官。

长清县令姚文渊被任命为武清军统制官。

等等等等。

等于给这些本地豪强们又加了一个码,把地方军政大权一把交付给他们,以此换取他们在军事上的服从和政治上的支持。

这一套操作之后,地方豪强们就正式被纳入光复军下辖西路军的指挥序列里,与光复军深度绑定,想要脱离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这一点在济南府还有淄州都是一样的。

至于泰安州,因为进军的时候地主乡绅们并未起兵响应,而是胜捷军击溃当地金军之后他们才响应,所以并未得到什么奖励。

苏咏霖让苏海生、苏绝和韩景珪三人分兵掌管泰安州的三个县,掌握主要力量,地主乡绅们则是维持现状。

战后的利益分割基本上是面面俱到,满足了绝大部分人的需求,所以苏咏霖的这一安排得到了很多称赞,很得“人心”。

三州的军事力量因此都服从苏咏霖的指挥。

各地地主乡绅纷纷表态听从苏咏霖的号令,将跟随他一起反金。

这种话听听就好,苏咏霖压根儿也没有指望他们究竟能出多少力,真正能依靠的还是苏咏霖自己的胜捷军和接受胜捷军领导的农会。

胜捷军需要扩军。

在泰安州是在扩军,在济南府也要扩军。

苏咏霖在济南府下令募兵,招募身强体壮的士兵以个人身份进入胜捷军,编入张越景指挥的玄武营,也挑选身体素质极佳的新兵直接编入自己的亲兵卫队。

这并没有什么好指摘的。

在很多人眼里,军队也是要有嫡系和非嫡系之分,胜捷军显然就是苏咏霖的嫡系军队。

所以征战一路所得到的大量武器装备,苏咏霖也基本上全部装备给了胜捷军,其余各军也没什么异议。

包括之前紧缺的铠甲和神臂弓,这两样战场利器被苏咏霖大量获得,装备给两千三百名胜捷军士兵已经是绰绰有余。

泰安州方面也传来消息,说募兵正在稳步推进。

大量农户在得到土地之后踊跃参军,现在留在泰安州的三个营的兵力都已经上千,人数还在进一步的上涨之中。

泰安州方面一共解放了六十七个村落,加上自耕农户口,总共有一万五千一百三十一户农民被纳入胜捷军的控制之下,胜捷军的基本盘进一步扩大。

加上沂州的六千多户,眼下苏咏霖直接控制的人口已经达到两万余户。

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他的行动已经使得约十万人口在他的治理之下,接受他的领导和组织。

这个消息是苏咏霖最想听到的消息。

这一波他打算把胜捷军扩军到五千六千的规模,然后来一段时间的大整训,为下一波更大规模的扩军做准备。

有经验的老兵和新兵的比例不能太大,太大的话会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其他军队苏咏霖不管,但是胜捷军必须要有这方面的节制。

辛弃疾在苏咏霖打算任命他也做一军统制官的时候表示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