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第5/5页)

徐念安记人算在行的,但大婚第二天去松茂堂磕头时,赵家的亲戚实在是太多了,一些没什么存在感的她记得便不是很清楚。隐约记得这好像也是赵家的子孙之一,至于是几房的叫什么名字她却是记不清了。

“这是……”见他走了,徐念安将询问的目光投向赵桓熙。

“那是桓荣堂兄,比我大三岁,四房的庶子。他姨娘很早就去世了,挺可怜的。”赵桓熙说。

“他爱练武?”徐念安问。

赵桓熙点头,“他就爱耍刀打拳,别的一概不问。赵桓旭他们几个经常嘲笑他,还给他取个绰号叫‘武呆子’。人家又没招他们惹他们,凭什么这般取笑他?若他是‘武呆子’,那他们是什么?文呆子?”

徐念安失笑,看着眼前忿忿不平的少年,打趣道:“你们这才叫‘同病相怜’。”

赵桓熙愣住,反应过来后又羞又恼,一双眼睛瞪得大大地看着徐念安,一副想来收拾她又不知该如何下手的模样。

瞧他这模样徐念安愈发乐不可支,拿帕子掩着小嘴笑得前仰后合。

“哼!我不理你了!”他气呼呼地一扭身,跑到亭下去了。

待徐念安慢慢地走到亭下时,他已沿着卵石铺就的小径跑出去五六丈远,正停在桥边假做看鱼。

徐念安微微一笑,气定神闲地走到池塘边上,蹲下身子伸长了胳膊去摘荷叶。

“哎,哎!你仔细掉下去!让我来摘!”他又跑了回来。

片刻之后,两人回到慎徽院,老远就看到赵昱捷在院前的影壁处徘徊。

赵桓熙脚步迟疑了下,徐念安温婉一笑,道:“我先回去。”

过了一会儿,赵桓熙回到书房,发现徐念安已经把带回来的花插好了。

两片亭亭玉立的荷叶,一枝鼓鼓胀胀的花骨朵儿,还有两片将叶子剪短了的棕树叶,高低错落地插在一只黑色的表面有冰裂纹的六棱瓶中,放在他的书案上,望之令人心静。

“这是你插的?真好看。”他欢喜地瞧了一会儿,赞道。

“微末小技而已,自娱罢了。”徐念安来到书架旁,回身问他:“今日你想练哪一帖字?”

赵桓熙想了想,道:“还是《祭侄文》吧。”

徐念安替他把字帖找出来,顺手从书架上抽了一本《吕氏春秋》来看。

赵桓熙在书桌前写得几个字,终究还是些心神不宁。他抬起头来看着在窗下看书的徐念安,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开口道:“冬姐姐,捷哥儿说,黛雪让他传话给我,说让我去见她,要跟我做个了断。”

徐念安看过来,书桌后的少年脸上五分茫然,五分无措。

她用书掩住下颌,噗嗤一笑,道:“你看看,老不去看人家,人家心里多想了吧?设身处地,若你们之中是她嫁了别人,婚后多日不来见你,你心中能安吗?”

少年仔细想了想,低声嘀咕:“若是如此,我倒放心了。”

“你说什么?”

赵桓熙悚然一惊,“没、没说什么。”

“那你如何打算?”

“我……”赵桓熙低头看着案上自己的写的字,半晌,又抬眸看着徐念安道:“要不我今日便去见她一面吧。”

徐念安点头:“你记住了上次我对你说的话,今日傍晚我掩护你去见她。”

说定了此事,赵桓熙便安下心来,认真练字。

巳时一刻左右,暖杏将殷夫人那边送来的荔枝樱桃和甜瓜等瓜果装摆成盘送到书房,徐念安吩咐她:“你派人去二门上将知一叫来。”

暖杏去后,小夫妻俩放下书搁下笔,坐到窗下的小几两侧休息。

赵桓熙剥了个荔枝给徐念安,徐念安叉了块甜瓜给他。

“待会儿知一来了,知道叫他去问些什么,怎么问吗?”徐念安问赵桓熙。

赵桓熙想了想,“我就叫他去问,我四姐在邬府是不是受了什么委屈?”

徐念安摇头:“你这般问太笼统了,问得笼统,一般得到的答案也会比较笼统,不利于我们探知具体情况。”

赵桓熙忙虚心求教:“那你说,该问些什么,怎么问?”

徐念安分析道:“女子在夫家,能给她委屈受的无非是三类人,一,公婆,二,妯娌,三,夫婿。若是公婆或妯娌与你四姐气受,以婆母多年当家的经验,不至于不能给她支招,还烦恼到把气撒到你身上。所以我猜测,这委屈,八成是你姐夫给你四姐受的。而在一个女子怀着身子的时候,夫婿能给她什么气受呢?”

赵桓熙拳头一握,道:“纳妾!这个……这个……”他应是想骂那邬诚,一时没想着合适的词,只得作罢。

徐念安接着道:“你四姐前头已经生了英姐儿,若说是孕期纳妾,也不是头一遭了,按理说不应当将你四姐气得这样。问题应当是出在那新纳的妾身上。待会儿知一来了,你只需吩咐他去问清以下几点。一,你四姐姐怀孕后,四姐夫是不是新纳了妾?二,这个妾是哪里人氏?谁点头让她进府的?三,这个妾进府后在你四姐面前表现如何?先搞清楚这三点,余下的,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