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在离朱标和朱元璋回京还差五日的时候,京中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真的是翻天覆地,感觉这大明的天和地都快翻了。

杨宪坐在茶馆里,对同僚侃侃而谈:“标儿说,百姓的舆论很好引导。”

“比如女性贞操这事,刚经历过乱世,就是官宦女子,为了逃命哪有不抛头露面的?”

“如果这时候突然严格要求女子贞操,女子和女子的家人就会惶恐,会疯了一样否认自己之前的事,迫害被推出来的人。这就是他们现在想对常将军,进而想对马皇后所做的事。”

“但如果这时候有很多人站出来,起领头作用,告诉她们和她们的家人,这世上大部分人都和她们一样,她们无需惧怕,让她们惧怕的才是敌人。那么她们就会选择一个能让她们过得更轻松的事支持。”

“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益。”

杨宪慢悠悠喝了一口茶。

“在秀英夫人和常元帅、常将军,以及所有推行井田制的人的努力下,国内大部分女子都已经分得了田地,特别是主公最先控制的地方,女子已经全部分田完毕。”

“标儿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有人问农人,为了给皇上修皇宫,让每户豪商都献出一千两银子,这事好不好。农人肯定会回答‘好’。但如果你问他,可不可以把他家里的牛献出来,他就要挥着锄头砸你了。”

“因为他真的有一头牛。”

杨宪想起朱标那些奇奇怪怪的小故事,嘴角不由上弯。

“大部分男人甚至女人,对一个女将军是否受到公正对待并不在意。但如果把这个女将军和他们家中女眷分得的田绑在一起,他们就很在意了。一家人得到的田,都是一家人一起种,粮食是一家人一起吃。他们家里真的有女眷分得的田啊。”

杨宪放下茶杯,看向茶楼下。

勋贵家的夫人穿上了自己的诰命衣冠,举着抗议的旗帜,走在队伍的最前方;

在勋贵家的夫人身后,是身穿女子科学院“校服”的女学生们;

女学生们身后,是普通官宦家的女眷;

之后看衣服,应该是地主士绅、豪商、普通百姓家的女眷……

杨宪脑海里冒出一个词,“阶级分明”。

这是主公和太子都不喜,但现阶段只能维持的东西。

但分明的阶级,现在走在同一个队伍中,哪怕有前后之分,她们也成为了一个整体。这是不是就是天书中所说的,牢不可破的阶级观念正在逐步崩塌?

“杨宪,你真可怕。希望你能走在正途上。”李善长目光矍铄。

杨宪笑道:“我这都是从标儿那里学的。只要标儿能当太子、当皇帝,我哪敢班门弄斧?”

李善长:“……”言下之意,若标儿不当太子、不当皇帝,你就要翻了天了吗?

你对主公的忠诚呢!

不过李善长也知道,如果标儿不当太子、不当皇帝,恐怕主公也凶多吉少了。

这天底下还有比主公更护着标儿的人吗?那可是在标儿一岁多的时候就让其当“家主”的奇葩(褒义词)。

“汉时便有太学生上书,现在换成女子上书,将来还会有谁?”匆匆赶回来的宋濂道,“我担心他们也会来这一手,引起混乱。”

“不会,标儿早就想到这一点了,所以已经提前立法。”杨宪好奇,“宋先生,你没看到过?”

宋濂愣了一下,然后不好意思道:“我不主修律令……大明立律令太多了!”

刘基想了想从自己手中制定的法令,也不由点头:“确实太多了。许多法令和现在的大明都没关系。”

“现在不就有关系了?”“在家养病”的叶铮笑道,“这下他们可不能说什么不教而诛谓之虐了。”

刘基磨牙:“是啊。”

上次空印案,因为刘基没有当过有实权的大官,不知道这个“潜规则”,制定律令的时候没有涉及这一点,结果被人抓住漏洞,说“法无禁止就能做”。

刘基将其视作一生的耻辱。

季仁寿又老了许多,但精神一如既往的好。他怔怔看着楼下,想着朱标曾经说过的“致良知”,人人皆可成圣的话。

无论民族国家,无论男女老少,皆有成为圣人的潜质。圣人不看血脉不看传承,圣人就在百姓中。

现在这些人只是在争取自己的利益,其实离圣人很远很远。但季仁寿不知为何,就是想起了这一席话。

他想,自己的著作中又可以添一笔了。

所有大儒在老年的时候,就会开始著书立说,将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留给后人,期盼后人能完善他的观点,将他的理想实现。

朱升看了表情激动的季仁寿一眼,知道季仁寿满脑子都是他的书。

当时为标儿记录言行的人,记载的标儿训斥孔希友的话中,就有类似“孔圣人看到你们以人不能超过圣人、师长为借口,一代不如一代,他会不会生气”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