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历史不是一人推动

常葳离开的时候,朱标其实在目送她离开。

但朱标没有出现,只是静静地看着常葳带兵离去,然后转身离去。

常葳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未来,将要奔赴自己选择的未来,给朱标很大触动。

朱标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封建社会有太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

朱标一向都选择顺其自然,可以推动,但不要逆时代潮流,做揠苗助长的事。

比如在提高女性地位上。

朱标一向认为,不仅要符合当下生产力水平,而且人要自救才能被救。

纵观历史中,能在历史中闪耀,给女性以反抗勇气的女性历史人物,无一不具备两点特性,一是主观能动性,二是基于主观能动性后顺应当时条件而达成的地位。

如果没有第一点,女性就像是抱着幼子垂帘听政的太后,看上去地位很高,有参政权,其实也就是傀儡;

没有第二点,就会遭到世俗强烈反扑,而且就算成功了,有可能还会起反效果——比如现在朱标强势提拔一个女官,别人只会疑惑,凭什么啊?让男人上不是做得更好?最后得出结论,朱标脑袋有病,那个女的也绝对有问题。

这可是封建时代。

马皇后现在也保有一定权力,不是朱元璋脑袋一拍要提高女性地位非要让他的皇后参政,而是在朱元璋打天下初期身边缺人,这天下打下来的过程必定是“夫妻店”。

当天下太平,马皇后已经积攒了大量民心,且要继续推行女子授田、解放女性劳动力,还要主管女学——除此之外,有一点不先进但比以上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马皇后生了太子,又能压住朱元璋后宫,她才能留有少量的参政权力。

陈火星和许淑桢两位女将军也不是朱元璋脑袋一拍“大明一定要有女将军”而出现的女将军,而是这两人原本就是“寨主”,带兵投靠,朱元璋总不能因为两人是女子就没收对方部曲。

之后陈火星和许淑桢拼死搏杀,立下汗马功劳,才能继续当她们的女将军。

甚至连陈标主动推动的“女子科学院”,能推动成功的原因也不是“俺寻思着这个世界需要一个女子科学院”,而是科学院需要一群有钱有闲有地位的人。

谁都知道,理论科学没有国家支持就会饿死研究员(有了国家支持也只能维持个温饱),在封建时代更加如此。贵族女眷是封建时代最有钱有闲的人,正好适合搞研究。

让男人做也不是不行。但男人有太多路可选,不会将毕生精力都投入科学研究中。他们的思维也已经固化,科举和儒学才是正事。所以当下阶段将目前不可能科举的女学变成科学院,将诰命和学术挂钩,是这个时代的最优解。

放眼历史中,妇好是因为本身就是大部落首领才会成为商王麾下最强大的女将军,第一任皇后吕后掌权是有一个懦弱的儿子和根深蒂固的吕氏家族,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则一直奋斗到了六十七岁才登基……

这些成功的例子让女性参政不具有普遍性,但具有极大的鼓舞性。

这些人让他们时代的人和后世的人都认可,她们的地位是自己拼搏出来的,女性中也有优秀的人能与男子比肩甚至更厉害。

即便这之后女性遭遇了更多的警惕,这些警惕和打压才恰恰表明,给优秀的女性一个机会,她们也能做到。她们的体力或许弱,但脑子不比男人差。

这些个例,打碎了“女性天生脑子不好”的锁链。当聚沙成塔,点点星辉铺就漫天星空的时候,女性才能在生产力大发展阶段,在一个身体能力不再决定权力地位的时代,厚积薄发。

道理朱标都是知道的,但在常葳这里,他还是犯了穿越者很容易有的傲慢,想要“制造一个历史女性人物”。

朱标之前就在反省了,他正在想改变。但他的思维还未能突破那一层傲慢的迷障。

然而,常葳不需要他的指点,就自己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路。

这一条路,常葳具有十足的主观能动性。她能共情饥饿的百姓。

常葳走上这条路,也拥有现实的基础,甚至是独一无二的条件。她是常遇春的女儿,而她两个弟弟听到屯田要背的那一堆东西就头疼,只想打仗,只有她能继承父业。

在封建时代,子承父业是最传统也是最正统的职业继承。常遇春积攒的“屯田元帅”的威望和民心,能顺利交接给常葳。

在百姓们心中,常葳就只是“常元帅的长女”“常元帅的继承人”“小屯田元帅”,会忽视她的性别,认为主持屯田分田打恶霸土豪这种事,常葳绝对能胜任。

甚至朱元璋派其他有名有姓有功劳的将领去代替常葳,老百姓都会更相信“常元帅长女”,配合“常元帅长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