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应天府的秀英夫人(第5/7页)

陈标拍了拍手,李贞递过来一大叠纸。

陈标指了指自己的黑眼圈:“熬夜做的!”

朱元璋急了:“再重要的事你也不准熬夜!”

陈标道:“娘难得求我一次,别说熬夜,赴汤蹈火我也得做。看看,有什么补充的。”

朱元璋先狠狠挼了一下居然敢熬夜的儿子的脑袋。他太后悔了,如果有他看着,儿子绝对不会熬夜。

不过他心里又很酸。

朱元璋一边看着陈标给马氏出的主意,一边酸溜溜道:“每次让你帮帮爹、帮帮朱大帅,你总是满口抱怨。怎么你娘一求你,你就这么积极?”

陈标鄙视:“你和娘能比吗?大帅和大帅夫人能比吗?你扪心自问一下,要是你,你会更积极主动地帮谁?”

朱元璋被陈标的话噎住。

徐达抱着手臂,凑上来一边偷看,一边道:“标儿说得对!”

朱元璋把沾染了陈标汗水和自己眼泪鼻涕的布巾丢给徐达,让徐达去洗布巾,赶紧滚,然后继续看陈标写的计划。

李贞回去拿新的布巾,顺便拎走了对朱元璋书房十分好奇,东摸摸西摸摸的陈文正。

熬夜的陈标很快就困了,靠在朱元璋怀里倒头就睡。

朱元璋一边护好熟睡的儿子,一边帮夫人完善计划。

儿子说得对,钱财什么的咱们已经不缺,夫人需要的或许不是富裕但无聊的生活。夫人支持他,他也要支持夫人。

要不,首先给夫人取个可以在外面叫的大名?名留青史的女子大多有自己的名字,他夫人现在要在外扬名,也应该有。

……

朱元璋嘴上说着不让儿子熬夜,为了给马氏完善计划,他自己也熬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就让李贞派人送信。

然后朱元璋叫醒儿子吃早餐,吃完之后抱着再次倒头就睡的儿子一同补觉。

这是他推行井田制之后,睡的第一个无梦的觉。

应天府,马氏拆开信,开口不是拉家常,也不是说正事。

朱元璋在信的开头说,儿子曾经问过他,大帅夫人叫什么名字,是叫马翠花还是马秀英,他觉得“马秀英”这个名字很好,问马氏如何。

马氏愣了一会儿,心头一暖。

大部分女子小时候都只有一个乳名,比如丫头,妞妞,某姐之类。马氏也一样。

一般女子及笄时,有文化且宠女儿的父亲,会给女子取字。那字,就是女子可以用在外人面前的新的名字。

若父亲没有赐字,女子就会在新婚后,由丈夫取字。

这就是“待字闺中”的意思。

马氏亲生父亲去世得早,郭子兴虽养大了她但她毕竟不是亲女,朱元璋又是个粗人。所以马氏到现在都只有一个乳名,并没有字。

马氏先长叹了一声,然后笑道:“以后,我就是马秀英了。”

马秀英摸了摸肚子,怅然道:“生了标儿这样的孩子,我祖祖辈辈真是积攒了太多太多福气。为了标儿,我一定得做更多的善事。”

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就算事情很重要,马秀英也不会累着自己。

她一边看陈标和朱元璋为她查缺补漏的计划,一边逐步着手安排一切。

很快,应天陈家的茶馆酒楼戏台子中都换了新剧目新故事,朗朗上口的童谣也在民间开始流传。

有田分,吃得饱;有田分,穿得好。

阿娘有田种,儿女长得好;阿姐有田种,未来嫁得好。

没什么文采的童谣,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无论哪个玩耍的孩子都能唱上一两句。

茶楼里的评书先生们开始说起了一些诗人诗词中的故事。

比如最著名的《悯农》,“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他们又说起了宋史。宋朝国库充裕,江南万里沃土,老百姓却无立足之地。

那地呢?都是豪强世族富商们的。

朱大帅要给咱们老百姓分田了。而且每三十年,都会再分一次。

有钱的人,可以买别人那三十年的使用权,对普通人来说也是一辈子;贫苦的人,把自己这辈子卖掉,但儿孙成丁后仍旧可以分田,可以有希望。

就算是豪门大户,也可能遇到家破人亡的时候。但只要后代能长大,就能分田,就还能东山再起。

何况,大帅又没说动他们现在手中的地。难道连现在无主的地,他们也不肯分给快要饿死的老百姓吗?

再说给女子放脚分地。现在男子多被征兵,死伤惨重,家中仅剩寡妇女儿的比比皆是。不给女子放脚分地,难道是让这些人都饿死吗?

女儿可以招赘,也可以收留孤儿继承姓氏,家中香火还能继续传承。

豪门大户家的女子不在乎那点地,她们饿不死,也不会绝嗣。所以她们就要无视普通女子的苦难吗?

特别是那些父兄皆为了反抗贼元战死的女子,她要被活活饿死,她父兄的同袍不会良心不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