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做题(第2/3页)

市一中比较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劳一件都不想落下,尤其是在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方面,严格响应号召,每年的运动会办得声势浩大,甚至会请地方媒体过来拍照,写成新闻稿登报宣传。

因为打着‘全民参与’的旗号,每个同学都要尽可能地报一个项目,算是强制参与。

运动会放在九月底,总共三天,连着国庆。这也是高三的最后一个运动会,所以每年这个时候,在外面参加艺考集训的同学,都会特地回来一趟,有些人还会在出场的方阵中加入许多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是继学校迎新晚会后,排名第二的狂欢。

程岐点点头:“我报了跳远和铅球。鱼鱼报了800米。”

“800米?”于左行冲着夏知予竖起拇指:“勇气可嘉。”

夏知予遭不住这个‘大拇指’,实话实话:“我每次跑800都是倒数,这次也是硬着头皮上的,希望不要拖班级后腿。”

程岐安慰她:“重在参与嘛,你不参加,我们班不得直接弃权吗?”

跟弃权相比,好像还是倒数好一点。不是一上来就放弃,至少努力过了。

于左行想了想:“其实跑800米也是有诀窍的。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采用变速法。比如说前400米跑得快一点,400米-600米匀速跑,600米之后就要冲刺了。我们学校操场一圈是400米,也就是说前一圈,你得跑得稍微快点。”

“跑800也有诀窍?”夏知予好像从来没有在这一方面做过功课,她跑800米完全是蒙头跑,跑累了,速度就下来了,也没冲刺的体力。听于左行这么一说,她觉得有必要抽空练习一下:“那我每天第四节 课下课,去操场练练吧。”

“程岐的跳远和铅球也得练呀。我跟你说夏知予,程岐从小学开始,运动会就只报这两项。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没有什么长进。扔个铅球,能把自己扔出去。”

他的肢体语言很丰富,夏知予能想到那副画面,笑出了声:“那跳远呢?”

程岐想方设法去捂于左行的嘴,于左行快她一步躲开,接上夏知予的话:“她能直接冲刺出沙坑。”

听到这些,夏知予好像也有相同的回忆:“我小学有一次跑800米,前一天晚上刚好挨了针,又不好意思请假,所以跑步的时候,半边屁股疼,一瘸一拐地边跑边哭,老师问我怎么了,我说风太大了,迎风泪。老师好像挺无语的,因为那天太阳很好,根本没风。”

话匣子一打开,大家好像都找到了共鸣,纷纷拿自己开涮。好像在这场糗事分享中拔得头筹有多了不起似的。

于左行转过身,倒着走路:“我初中跳高,起速的时候可帅了,还想着装个逼,来个背越式,可是一到竿子那儿,我这手就不知道发哪门子疯,看到竿子我就手痒。”

夏知予不是跟于左行一个初中的,不知道他跳高的水平:“所以你跳过了吗?”

“当然没有!我一下子我就揭竿而起,翻了个跟斗,稳稳当当地站在了海绵垫上。大闹天宫看过吧,就是那副模样。”

他一边说,一边摆出当时落地的姿势,程岐笑得前仰后合,拍了拍他的肩:“我好像记得这件事!所以你耍什么帅啊,安安分分地跳不好吗?”

“背越式多帅啊,起跑,凌空而起,过竿,我做梦都想装这个逼。你不知道吧,许京珩高一的时候就是靠跳高,一举拿下贴吧最热的帖子。现在去看,还有人跟贴盖楼呢。听说他今年还是只报了跳高,作为后来居上的人,我高低也得过一次吧。”

学校里的男生好像都很喜欢对标许京珩,因为他足够优秀,也足够引人注目。

夏知予抓著书包带,状似不经意地问了一句:“他报了跳高吗?”

“听他们班人说的,应该错不了。”

夏知予没看过许京珩跳高,心里有些期待,她很想看少年腾空而起,越过横竿时意气风发的模样,所以意有所指地问于左行:“跳高的话,也需要练习吧?”

“肯定要练的,就算是许京珩那样拿过第一的人,运动会前都得练。毕竟不是专业的体育生,谁没事成天上操场过竿子去,他这么久没跳,肯定也生疏了。”

说话的功夫,三人已经走到致行南路的公交站台前,站台后面的广告屏亮着灯,提醒公交车的实时到站点。大概过了四分钟,18路公交车停在了他们面前。

程岐最早下车,然后是夏知予。于左行住得也不远,在夏知予的后两站下车。

夏知予整整一夜都在想运动会的事。

学校操场的布局其实很简单,最显眼的是400米的红色塑胶跑道,南边就是跳远的沙坑和跳高架。

绕着操场跑的时候会路过跳高架,能看到有人在那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