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盘古开天(一)(第4/8页)

“我们绝大多数人,以为了解自己,其实只能算是一知半解。很多时候,只不过是在应和第三人的观点。”

“不过……”安慰道,“【第三人效应】只要你知道了,以后再遇到信息判断的问题,会警觉,不容易再被第三人左右思想。”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这话一出,大伙儿松了口气。

嗯,谁都想要自由意志,谁都不想被别人左右思维。

张路臣看着齐磊,“说正题吧!”

“你在今日说法的反常表现,我们大概能理解,满足了观众的【使用与满足】”

见几个大一新生,还有外行,都迷惑。

“举个例子吧,我们每天都要吃饭,这就是使用,对食物的需求。”

“今天晚上我想吃肉,可是晚餐你却只给了我一份清炒蔬菜,我没有得到满足,必然就不高兴。可是,你要给了我一份肉,那就是满足了。”

“在信息获取上,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从一个社会名流身上,能得到什么使用体验?”

“无非就是榜样力量、财富经验、私人八卦的娱乐性,这些而已。”

“可是,那一期今日说法,齐磊给公众的不仅仅是一份普通的肉,而是龙肉!”

“大大超出了公众的使用预期,满足感更强。”

张路臣看向齐磊,“可是,我们不太明白的是,那些为你发声的【第三人】,是你安排的?”

“还有,你一直不对打人事件做正面回应,就是为了今天?”

却见齐磊笑了,“张伯伯,您说的对,但不全对。”

张路臣一怔,“怎么讲?”

齐磊,“首先,我没找人给我洗白,网络上那些帖子都是自发的。”

“这是第三人效应的主动效能。”

“????”

“????”

这回轮到一帮老学究懵了,“主动效能?第三人效应可没有主动一说吧?”

齐磊,“人在极度好奇,又对自身判断被孤立的时候,会主动寻找第三人佐证。”

“这种诉求会极其强烈,从而主动去寻找第三人。”

“这是网络时代第三人效应的一大特点!”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

现在打开书评区,你会看到一些“见习”读者,也就是看盗版的读者,在书评区对某一个点强烈吐槽。

他不愿意为看书花一分钱,却为了能抒发不满和诋毁,愿意花几块钱达到发言的门坎儿,中间还要跨越好几个APP……

看书都不花钱,可是为了发言可以花钱,这就是主动性。

这样的人,因为盗版不能评论,也看不到书评区的各种论点,所以观点极度孤立,也就是他看不到同类,就更找不到相同观点去附和。

于是……跨越千山万水,也必须得找到一个【第三人】。

其实这也是齐磊为什么对柳纪向说,王晨一出来,他就输定了的原因。

原本畅想是【第一人】,它只是一个信息的源头。可是,王晨跳出来,畅想就变成了【第三人】。

而作为意见领袖,是很危险的。

你发表意见,就得要承受公众的评判,意见是否公允,经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注意,无论是大事还是小情,能立得住的意见领袖,其实是极少数符合大众思维的人。

大多数意见领袖,都死了。

当齐磊《今日说法》的形象一出来,公众开始好奇,开始怀疑,那么就会主动去寻找对立观点的【第三人】。

也就是与畅想不一样的第三人。

而这个过程一定发生在网络,因为三石在国内网络是有基础的。

相当一部分网民是通过三石网吧上网,更多的网民是《传奇》的玩家,也是30游戏交易的受益者,他们对三石是有天然好感的。

有好感,就不愿意将三石和有关联的人往恶的方向揣测。

除非是真的事实,否则,这种向好的诉求就一定要有宣泄口,也就是第三人。

那些正面评价齐磊的贴子,就算宁站长,还有二中的同学不发出来,也会有其他人去挖掘展示。

而且,必然会被看到,必然成为【意见领袖】,必然大热。

说句题外话,这其实也是公知必死的原因。

公知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影响舆论,可是观点经不起时间的推敲,也不符合大多数公众的主观判断,于是就会主动寻找第三人意见领袖去摧毁公知言论。

所以,谁也跑不了,早晚全被挖出来。

带入到畅想、柳纪向、王晨……

这也是齐磊这个小心眼儿的为什么不回应,不痛打落水狗。

别急,王晨死定了,畅想也肯定是一屁股屎。

公众会自己把他们挖出来,效果比齐磊自己回应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