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第2/2页)

“来,书院不是说话的地方,旁边有个茶馆,咱们去那边。”

其他两位跟着郭策来到茶馆,“

不用太好的,喝茶也怪没滋味。” 随意要了一壶茶水。

坐下后,三个小伙伴打开了话匣子,“你们最近都在哪儿读书?”

郭策吹了吹茶水,“我一直都在书院,杜齐,你呢?”

被点名的那个开了口,“我起初在家里学习,可每日起床时就快临近正午,并且家里琐事多,还没看上几页书,一天就过去了”,说到这,叹了口气,“后来我又去到书院,可总是提不起劲,没有夫子的教导,也不知道自己理解的对不对,有些不懂的也找不到人请教。”

一旁的王石应和,“确实如此。”

郭策听了,苦笑一下,“我亦如此,家里不得清净,便一直在书院学习,可一个人怪没劲的,没有咱们以前在一个学舍里热闹。这倒罢了,最重要的是没有可以解答的人。遇到不会的问题,我们相识的几个先讨论,然后去找夫子解答。但是费时费力,并且水平参差不齐,走了不少弯路。”

杜齐连连点头,“也只能趁着夫子在的时候解答,时常见不到他们的人影,有些难题隔了几天还是不会。咱们甲班的学子理解浅显,那些已经复习很久还未考上童生的,更没请教的必要,错漏百出。这不几个月过去,题目做的不少,可没有一点长进,这可如何是好?”

一时无话,几个人没了喝茶的兴趣,个个低垂着头不说话。

郭策敲了几下桌子,“我想到一个法子,你们看能不能行的通?”

其余两个抬起头,“快说。”

“咱们主要的问题有两个,没有学习的劲头和无人解答。第一个很好解决,只要大家在一起学习,互相监督,谁不认真学就拿着木板打手心。至于第二个,咱们也不是那等蠢笨之人,稍稍点拨一下就能明白,犯不着麻烦夫子。只要找到一个学习好的伙伴,问题很快就会解决。”

杜齐听闻,眼睛亮起来,“你说的没错,这个办法好。可是咱们怎么找到学习好的学子?”

郭策狡黠一笑,“我心目中有个人选,保准你们满意,顾驰学习够好吧,咱们都去他家学习。”

杜齐皱了皱眉头,“这是自然,没人越的过他去。可是他在村里,距离比较远,来回路程颇为浪费时间。”

郭策喝了口茶,“这你就不懂了,科举不仅考试知识,身体也要跟得上,多少寒窗苦读几年晕倒在考场的。我这是有打算的,来回大约半个时辰,保证了每日早起,不至于赖床,还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

另一个小伙伴王石也开了口,“你说的有理,并且书院沉闷压抑,全是闷头读书的学子,整日待在那里无端心慌。听说月水村很是安静,那里倒是个好去处。”

“行,那就这样,咱们先去顾驰家里坐上一坐,打探下情况。”杜齐思忖一会儿,终于点了头。

上门做客也不能空着手,几个小伙伴把身上的铜板凑在一起,买了些糕点,朝着月水村出发。

村头一群人正在讨论顾家买牛的事情,王大娘开口: “咱们要不也买头牛?”

旁边人白了她一眼,“老顾家最近赚了钱,才买的起。你们家儿子好几个,劳动力足,用不上,买头牛的钱娶个媳妇还有剩余呢。”

闲聊了一会儿,有些眼尖的指着前方,“哎,你们看,那边过来几个孩子。”

正是郭策一群人,他们正发愁不知顾家在哪儿,看到村头刚好有人,郭策上前询问,“各位婶子好,我们是书院的学子,不知顾家是哪一家?我们找顾驰有事。”

王婶站起身,给他们指划着,“看见那一排房子没有,一直往里走,最后一家就是,院子里有棵大桃树。”

郭策几人赶忙道谢,按照王婆子指点的方向继续前行。

等没了身影,王婆子开口: “看他们身上的衣料,这可都是细布,肯定是镇上的孩子,白嫩又干净,还懂礼貌,不像咱们那些臭小子。”

另一个接上,“要不人家有钱呢,教导出来的孩子也比咱们好。咱们月水村,也就顾三郎看着像个镇上孩子,读书也好。”

这话一出,人群中响起一声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