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佛系年代17

最终队长给大伙分田地的时间跟郁一佛说的差不离,土地量完后隔一天杨队长就召集大伙到村头开会了,开会的内容正是分地。

把每个等级的所有土地以人数平分,红河村的每个成年人可得二分良田、三分普通田和五分贫瘠田,合计起来一亩每人,说起来红河村的土地还算是多的,虽然大多是差田,但比起那些五分、六分一人的村庄好的太多了,所以队里的人们对于这样分地的情况都很满意。

以前虽然干活的土地够大,但不是自家的,种出来的粮食也不是自家的,现在自己能拿粮食了,田地少他们也愿意。

按照村里的计算方法,满了十四周岁就是成人,能下地干活了,所以郁一佛也分到了一亩地,没满十四周岁的,像郁冬华,她就只能分半亩地,因为年纪小的不能干活。

不过就算这样郁家三人也已经很满足了,这比郁一佛想的还要好了那么一点,有两亩半的土地在手,他们只要肯勤劳干活就不会饿着,除非有什么天灾**,而要是真的发生天灾**了,他们有再多土地也没用不是么。

公平起见,杨队长不好插手分地的事,就让会计员写了好几百张纸条号码,一张纸条上写着三块不同等级土地的编号位置,一张纸条代表一个人,大人和小孩分开抓纸条,抓到哪里的土地就是哪里,好坏都自己负责。

如此这般,就没有人会说队长走后门给自家或亲戚家分好地了,因为队长媳妇也是跟大伙一块抓纸条的,他们觉得自己分的土地不好的话也只能怪自己手气不好。

会计员给土地编号组合的时候有注意着将相近的土地组合到一起,省了很多人到处种地的麻烦,不过还是有的人位置不太好,土地跟自家是两个方向,这种的就可以自己找其他人换,交换下纸条就可以了。

杨队长也清楚这里面的门道,他没有制止,只是给了一些时间,让所有人必须在明天之前到村委会登记完毕,登记后就不能改了。

郁为家也找他熟悉的人把自己家的五分良田拼在了一起,因为郁一佛跟他说了稻田养鱼的面积最好在三分以上,至于其他普通的田地就不用必须放在一起,平常种地又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离得近点方便就行了。

郁家最终登记的这块稻田靠近水源,周边也没有其他遮挡物,日晒很充足,是一块适合养鱼的水田。

在其他人家都轰轰烈烈地种地插苗时,郁家也一边种地一边开始了养鱼前准备。

巩固田埂内侧,加厚田基,挖鱼坑和鱼沟,在进水出水口埋细网拦鱼防止鱼群游走……

郁为家和郁一佛这一周工作时长要比记工分时还多得多,每天天不亮起床,天黑了才回到家里,他们不止要准备养鱼,还得保证两亩半的土地在适合的时间内种完。

在养鱼这个副业发展起来之前,种农作物还是不能放松。

好在繁重的农活已经完成了一大半,稻田里也已经准备的差不多,郁一佛照书上写的在稻田的水里施放了农家肥,用以培养可供鱼类食用的藻类,等明后天他们将秧苗插完,就可以找个机会放养鱼苗了。

第一次养殖,郁一佛和她爸都不敢大手大脚,只保守地往稻田中投放了一百小几十尾鱼,鱼种挑选的是一种黑色鲤鱼,每条鱼苗的规格都控制在四到五厘米之间,鱼苗放养前在淡盐水里消毒几分钟再放下田,一步步按照农业书里的建议进行,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提高养殖的成功率。

他们家人做这些的时候也有人劝诫郁为家别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好好种地才是正经,几乎没人相信这样能养成鱼。

别人怀疑,郁为家就用郁一佛跟他说过的话告诉其他人,“亏了也没啥,那些鱼苗也不贵,家里少买几斤肉就省出来了。”

是啊,小鱼是不贵,可就算再便宜也是亏啊。

郁为家不听这话,他只说他家两个孩子都同意了,况且养都养了,钱已经花出去,当然要接着养。

他这么说其他人倒是都接受了,最后就提醒一句,“养一次就够了,明年可别再犯傻了。”

郁为家说:“我心里有数。”

郁一佛觉得她爸能这么坚持自己的选择挺让她惊喜的,毕竟现在劝告他的这些人不是老郁家人,他们没有伤害过他,他还能坚定想法实在很难得,她想或许她也应该把记忆中她爸那个“耳根子软”的标签给去掉了。

不止是郁一佛看得见郁为家的变化,郁冬华也看得见,她说不出是为什么,只知道自己更喜欢现在这样的爸爸。

大概郁为家也能微妙的感觉到,当他真正担起一个父亲的责任后,两个孩子都比从前更加的亲昵他,他很庆幸自己这样的改变。

在很多人的不看好中,郁一佛每天雷打不动的巡田,定时清理鱼坑和鱼沟,施肥、投喂、防病等基础工作一个不落,隔一段时间就来重复一遍,好像完全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在做无用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