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所有注意到钢琴的人心里都有一个问题:狗卷荆到底怎么想的?

那种悲悯的同情如此收敛低调, 却无法忽视,即便在第一乐章结尾, 弦乐器半音阶的震音下, 管乐器的咆哮中形成的巨大浪潮里,都没能掩盖住它的存在。钢琴的声音是那么独特,像真的曾经居住在九天之上的神明, 观察过人间的悲欢离合,并真正为此而叹息过一样。

狗卷荆是怎么想的?

他自己都说不清楚。

他觉得演奏厅内有风吹过,将他的灵魂像纸一样吹了起来, 他被风裹挟着离开了, 一路往上, 往上,漂浮在空中俯视着东京的万家灯火, 他的情绪原本如同火焰存于体内,或许不够明亮,却足够让他僵硬的灵魂暖起来,可现在火焰被高空的风给吹灭了, 只有余烬还散发着点点暖意。看到小孩的哭泣、老人的叹息、中年人的苦恼,他再也无法感同身受, 只留了一点淡淡的怜悯和同情, 等风再吹, 就连这点余温都散尽了。

人间, 和身体都离他很远很远。

好像梦一样。

神明的黄粱一梦, 醒来烟消云散。

这种奇妙的情绪通过他的手、他的琴放大,通过声音传递给了在场的所有人, 就连不懂音乐的音乐厅工作人员都感觉到了不同, 也没有人注意到, 演奏厅无人的角落里,躲藏的污秽跟融化的蜡烛似的消失了。

此时,东京歌剧城音乐厅的上空有一个小小的黑色旋涡,在黑夜里就像一块驱不散的乌云,是擅离职守的横滨守护神,祂在静待一个答案。祂的目光透过层层障碍看到那个弹琴的崽子,看着他晃起来,看他飘,看他挣扎,再看他落地。

天空似乎雷鸣了。

人们抬头看却见不到闪电,只有一块漆黑的云。

他们都不知道,这是曾经的神明愉悦的笑声。

当贝九进入第二乐章的时候,狗卷荆挣脱了无形的风的禁锢,重回舞台上。

第二乐章,极活泼的快板,庞大的诙谐曲式*乐章。

这是一个明朗的乐章,带有明显的奥地利的连徳勒舞曲特征,在每一小节的强拍上都有木管乐曲重复旋律的节拍重音,第一主题就在这些重音之中慢慢聚拢能量。

狗卷荆跟随着第一主题将自己重新拉回人间,转入第二主题的演奏当中。

明快的C大调,坚毅有力、勇往直前,富有向前的动力,描绘出一幅诗歌般的田园景象和乡村的欢乐愉悦。

贝多芬用了五年的时间才将《第九交响曲》打磨成型,废稿多得能填满一个房子,每个乐章都力求完美,曲式和结构更是前所未有的复杂。第二乐章就出现了并列交混曲式的现象,虽然采用复三部曲式的诙谐曲,但前后两部分却是奏鸣曲式*。

狗卷荆练的时候总在这些曲式中间困惑,直到坐在这里的时候他才感受到这样做的用意——贝九不像贝五由一个贯穿始终的主导动机发展变化,它更复杂,更多变,更像人繁杂多样且时刻变化的情绪。

但这就是人啊。

有负面的一面,会产生咒灵,也有美好积极的一面,催生出可爱的人偶小姐。

他喜欢这样的人类。

永远贪婪丑恶,也永远高贵善良。*

狗卷荆心里的火再次燃烧了起来,带着这样的温度进入到了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如歌的柔板,双主题变奏曲式,具有强烈抒情性和哲理性,深沉的内涵使它的表达一度成为衡量演奏家水平的门槛,

第二主题承接上一乐章的原貌继续,给予钢琴演奏的第一主题回应和烘托,仿佛思绪与心灵的轻微碰撞,悠长的气息,内敛深沉犹如大海一般,管乐声部给予钢琴恰到好处的回响,余味悠长。

狗卷荆在这样柔和的乐章里想起了很多画面,从温柔的家人,到一直包容他的朋友,还有并肩作战的同伴,最后定格在小红楼的樱花树下,那永恒烙印在他心中不变的一幕——库洛老师会和侑子小姐在每个下午坐在那里,赏春,品夏,观秋,尝冬吧?

他的情绪随着钢琴放大,音乐随着他的情感起伏,乐章柔和得快要令人落下泪来。

距离他最近也是最受触动的莫过于站在指挥台上的千秋真一,把诧异都收在心底,面上依旧沉着冷静地指挥着乐团,并临时将乐团的声音压低,以钢琴为主进行演奏。半年的磨合使他和乐团有了默契,在高桥纪之的带领下,乐团的声音反过来把钢琴托起。

路易坐在台下都被这样温柔的声音打动了,他甚至不太想再动脑分析弦乐声部和管乐声部表现得怎么样,乐团和钢琴的配合又如何,只想沉浸在这难得的宁静柔和当中,像回到海洋母亲的怀抱,或者是坐在花园里和家人共享一个美好的下午。

如果说前面勇敢的战斗和坚毅不屈的反抗,那么现在改到穿越暴风雨回到家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