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3/4页)

后半夜实在心慌,传医官熬了盏安神汤用下,总算合眼睡了两个时辰。

翌日晌午,满怀期待而去,意兴阑珊而归。

马车路过平康坊,他道,“本王一人走走。”

一人走走,便走到了昨日那间院前。

萧晏有些意外,如何会走到这来。

然未容他想太多,他昨夜那股心慌又蔓延看来。

院门没关,院中场景一览无余。

那个女子坐在一张靠椅上,两眼眺望着远方。侧颜沉静平和,嘴角勾起一点弧度,似是看见了什么让她开心的东西。

萧晏往台阶迈上一步,他觉得自己看见了叶照。

叶照生命最后的时光里,来沧州城求他救女儿。

他把她关在一间无人问津的屋子内。

她一开始还是开口说话的。

第一次见他走过,便跑出来拽住他袖角求他。

她说,“阿晏,你能不能早些去就……”

他盯着她抓衣袖的手,“说了不许唤阿晏。”

她呆了呆,颤颤送开手,咬着唇瓣低声道,“她还小……”

第二次,她又跑了出来,隔着半丈的距离拦下他,眉眼低垂道,“殿下,您什么时候可以去救孩子?”

那会,他的暗子其实已经入了霍靖营帐,摸到了小叶子被关的位置。只是霍靖地方择的歹毒,强攻尚需不少人手。

正是两军对峙期,虽然他勉强占了上风,两方兵力却也没有太多悬殊。他尚且想着该如何布局才能既救出人,又能减少伤亡。

有了这样两次叶照的救人心切,他遂想到了彼时觉得最好的、后来让他悔恨了两辈子的计策。

盗图,诈死,反攻,合围,大胜。

每一步都算对了,甚至暗子告诉他,叶照带着孩子已经出了沧州城。

他还在想,果真无情无义。

却不知,他想象的、无情无义的她,是他唯一算漏的一环。

自然,这是后话。

彼时叶照第二次求他,他因着计策已想好,便依旧不曾理会她。

只道,“再多言一句,本王便不救了。”

他原是看见的,叶照的目光在长久的凝望后,一寸寸黯淡下去,直到最后半点光芒都没有。

转身默默回了那间屋子。

他被她看得心慌,在她身后张了张口,想着其实把计划告诉她也无妨。

却见她走得头也不回,便也恼火不肯去追。

想着,隔两日过来,等她再出来了,便同她说。

萧晏没有隔两日来。

他没忍住,翌日便来了,来回踱了两圈,也没见人出来。心下便不豫,甩袖走了。

第三日,第五日,第十日,但凡公务之外空闲时候,他都过来。

但是,叶照再也没有出过那间屋子。

那一生,他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再多言一句,本王便不救了。”

所以,她至死也没再开口和他说过一个字。

她坐在临窗的位置,仰头抵在榻背上,便是如今这妇人的模样。

神色沉静平和,两眼眺望着远方,偶尔嘴角勾起一点虚无的笑意。

前尘往事汹涌,萧晏足下虚浮,扶着门框艰难喘出一口气。

院中的妇人闻得动静,扭头转过来。

萧晏神思是清明的。

他回想自己这两日的状态,和看见这人后的感觉,他想可是阿照易容的?

面容能改变,躯体可塞物填充,唯有声音难变。

至今他还未听到她说话。

“贵人是来拿衣袍的吗?”

他才想寻理由同她说话,她的声响便落在了耳畔。

粗粝,沙哑,缓慢。

半点不像。

“我不曾碰过,但是还是沾了灰。抱歉!”妇人的左腿受了伤,走路不甚自然。

萧晏看她,又看披风,“在下只是路过,您留着吧。”

那时,他还不曾想到,声音也会随病痛而改变。甚至有时只要一场高热烧过,便能彻底哑了喉咙。

妇人望着远去的背影,转身将披风搁在案桌上,重新坐回椅子。

抬头看,西边从院落长出的枣树。

枣树,结出枣子,风干切碎,和上面粉,就能做成枣泥米糕。

这样一想,她便又笑了。

*

萧晏回了刺史府,召来李齐云。

“去关阳坊置一套三进三出的院子,让平康坊麓子巷十八号的人搬过去,再补一千两银子。”

李齐云仿若没听清,这是谁给谁补银子?

关阳坊的房子,还三进三出,能换十套平康坊的那处院落。

“即刻去办,本王今日搬去平康坊。”

李齐云顿生一层冷汗,“殿下,怕是来不及。购房,搬家,那处人口安置……”

“让他们住刺史府,本王明日入住。”

萧晏到达安西的第三日,从刺史府搬到了平康坊麓子巷十八号。

这间屋子,是前世叶照带着孩子住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