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第2/3页)

“那可不!”说起这个,这时候已经闲下来的老板一脸自豪,“油纸伞是我们这边的老传统,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过现在不流行这些东西,市场需求量低,前些年做这些的手艺人连饭都吃不饱,赚不到钱,做的人就少,要是没有后面的人接手,就要失传了。”

“好多民间手艺都是这么个情况,都到了濒临失传的地步,不过这两年应该好一些了吧?我看现在街上穿汉服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

“这几年好一点,这几年国风开始盛行,像油纸伞这种本身比较好看,又能和汉服搭配着来的东西,买的人就多了起来,有人买,就有人卖,卖的人多了,做的人也就多了,大家都是为了生活。”

“您说得对,任何一种热爱,如果没有赖以维持生计的可持续性收益,最终都会败给生活。为了梦想我们可以节衣缩食,但不能只喝白开水填饱肚子,如果一个人还无所谓,但是有家庭怎么办?大家都会努力去给自己孩子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陪自己饿肚子。”

饭馆老板打量了颜颂一眼,不过颜颂从包厢出来就带上了面巾,老板也看不出什么,所以只看了一眼,就把目光又收了回去,笑道:“你这话说的没错,现在大家条件都不错,小孩子也幸福,生下来都没吃过什么苦。

“他们出生的时候,咱们国家已经开始发展经济,等到他们现在长大,走出国门去讲的都是国际影响力,80后90初以出国为荣的多,倒也不能说别人什么,谁不想轻松的活着,那时候咱们是真穷,各方面的信息也没现在方便快捷,再被老外一洗脑,可不都觉得外国的月亮比我们的圆,买什么都要外国的牌子,就连外国的厕所都比我们的香。”

“现在这群孩子可不这样想,从小接触的信息多,忽悠不到他们子,消费也注重性价比,再拿品牌说事,让他们交智商税,还真行不通。就拿我孙子来说,他爸爸给他买了双两千多的运动鞋,他穿了一次就不穿了,觉得不如国产几十块钱的鞋子舒服。再让现在的小孩出国,他们反而觉得处处不习惯,发达国家很多地方的基建都落后咱们,这事还是我亲戚家的小孩出国以后,打电话回来说的。所以他们现在这群小孩子也特别爱国,是打心眼里觉得咱们国家厉害,觉得自豪,觉得骄傲,才会昂首挺胸去推广,咱们国家也确实厉害,当年都破成什么样了,这么快就又爬了起来。”

这老板巨能侃,也许是觉得颜颂面善,对着颜颂说了一番掏心窝子的话,颜颂认真的听,不时点点头附和他,等他说完了,才又问:“那老板,现在乌汤镇这里做油纸伞的手艺人多吗?”

“多,怎么不多,这清水桥卖油纸伞的店都会做,而且做的都不错,不过手艺最厉害的不在这里,他住山里。”

颜颂眼睛一亮:“手艺最厉害的?”

老板弯了弯腰,从收银台下面的柜子里拿出一个长条形的红木盒子,炫耀道:“给你看看他前几年做的油纸伞,那才叫真的漂亮。”

盒子里放着的是一把天青色的油纸伞,光看外观,那个色彩的饱和度,确实就比清水桥随处可见的油纸伞颜值更高。

老板将油纸伞非常小心的从盒子里拿出,在颜颂面前缓缓撑开,伞面是竹林雅致,是水天一色,是缺一个古典美人,在烟雨朦胧的古镇,执伞从远处缓缓而来。

颜颂盯着老板手里的油纸伞,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老板,我想借你的伞拍一个视频,可以吗?”她终于舍得将视线从伞上挪到老板那张胖胖的和善的圆脸上,“我可以付费,并且保证不会把你的伞弄坏。”

老板笑呵呵的,“好多人都想借我这把伞,我都没借过,不过你说付费,是准备出多少啊?”他显然动心了。

颜颂倒是不在意这点小钱,所以任由老板开价:“老板您觉得多少合适?”

饭店老板报了个数,末了怕颜颂觉得贵,又解释了一句:“宋老现在很少做伞了,给再多钱他也不做,他现在年纪大了,做一把少一把,我也是因为跟他儿子认识,等了半年才拿到他亲手做的这把伞,很珍贵的。”

颜颂点点头,“谢谢您!”她是真不在意。

“姑娘,不是我不相信你,但是如果你要把伞带出去的话,要交押金,等你把伞还回来,我再把押金退回给你。”老板又补了一句。

“没问题。”颜颂一口答应。

和老板约定好了取伞的时间,颜颂就带着许奶奶在清水桥逛街,也是逛了颜颂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来这里,因为这里的小店真的是太有特色了,不管是汉服,还是和汉服搭配的东西,这里都有得卖,而且品质很好,属于网上和别的地方都买不到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