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第5/6页)

霍惊堂:“没什么事就别来惹人烦。”

元狩帝那口刚下去的气又提起来,可是看着面容狼狈疲乏的霍惊堂,心酸占据那股气,他这时就像天底下所有父亲那样劝他:“休息一会儿吧,就在旁边搬张睡榻,好好睡一会儿。朕叫人时刻盯着,但凡赵卿有一点动静,哪怕是眼皮翕动一下也立刻叫醒你。”

霍惊堂:“陛下来便是说这些?”

元狩帝皱眉:“赵宰执与其妻谢氏每日到紫宸殿外头等着,谢氏病得高热不止,还是坚持每天过来等几个时辰,赵宰执一边处理两江大案,一边抽出时间过来。宫宴那日回去,第二天再上朝,赵宰执头发白了一大半,显然悔恨交加——”

“您要是再说这些,今后也别来了。”

“你!”元狩帝恼怒,还是压低声音:“你就这么油盐不进?”

霍惊堂塌着肩膀,神色木然:“爹,求您了,能不能过后再问我不敬之罪?”

“我……”

元狩帝语噎,心酸得不行,霍惊堂小的时候不记事,喊过他爹爹,被他打了、呵斥了,自此泾渭分明,再是送他回靖王府以及他身中蛊毒,他送老六去冀州军,霍惊堂便彻底与他生分起来。

彼此相处始终没越过线,连气他时的桀骜不逊也死死把握在君臣本分里,再不像从前那样付出百分百的信赖和敬重,更别提喊他爹。

现在再喊他爹,是求他晚些时候再问罪。

可他没想问罪。

他就是希望霍惊堂能像以前那样忤逆他、气他,希望他能有些生气,别像现在这样整日死气沉沉的,仿佛人也随着昏迷的赵白鱼死去了一般。

“爹,爹不说了。但是你听爹的话,别人没醒,你先倒下去了。”

霍惊堂没回应,固执的脾性不知道究竟像谁,可是元狩帝没辙了。

他自知亏欠,眼前的两个人他都亏欠。

***

出了紫宸殿,元狩帝问身边的大太监:“听闻太后在洪福寺点灯为赵白鱼祈福?”

大太监:“是。点了盏祈福供灯。”

元狩帝:“很灵验?”

大太监:“据说十分灵验。府内是洪福寺,府外是宝华寺,香客如织,车水马龙的,不灵验也不可能有人去。”

元狩帝:“你去帮朕也点一盏。”

大太监赶紧回:“是。”

***

谢氏进不去暖阁,见不到赵白鱼,只能从旁人嘴里打听情况,得知赵白鱼求生意志薄弱不禁潸然泪下,自知是他们的罪过,奈何无能为力,帮不上什么忙。

回府途中突然拐道去了洪福寺,因她是最虔诚的香客,所以一到庙里便能直接去见方丈,开口便是砸了从前为赵钰铮祈福的供灯。

方丈定定地看她,脸上并无异色:“夫人想好了?”

“砸了。”谢氏又说道:“劳烦方丈再替我点一盏消灾祈福的供灯,便是要我从此以后吃斋念佛、或日日抄写佛经也没问题,但求,但求小鳞奴从此以后无惊无险、无灾无难。”

方丈:“请随我来。”

明灯在万佛殿供着,到了地方,谢氏发现万佛殿门口、栏杆之上、下方的大广场都摆满明灯,眼下是落日时分,明灯灯火朦胧,若是天色完全暗下来便是明灯万盏,尤其壮观。

但这不稀奇。

洪福寺每隔一段时间便会举行万众供灯的法会,府外的宝华寺也会举行,甚至一些小型寺庙也会举行千众、百众供灯法会。

谢氏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她全都去过,她曾经为体弱多病的赵钰铮跪遍神佛,每个寺庙都留有她虔诚供奉过的痕迹。

可她贪求的福气没落到她的幺儿头上,不过这不怪神佛不显灵,怪她认错了人,怪她心狠迁怒无辜稚儿。

“俗言父母债,子女偿,是不是我前世造孽太深,欠了债要今世让我的孩子来偿还?为什么报应不报在我身上,非要落到无辜稚子头上?”

许是大悲大痛过了,连谢氏都诧异于她问出这话的时候,情绪很平静。

“世间一切皆是因果定数。前世因变数太多,不一定影响今世果,但前尘因今时果,因不一定是自己的因,许是他人的因种下来的果落到夫人头上。又或许他人影响了您种下的因,结的果落到另一个人头上。”

“对那个无辜之人而言,平白无故吃下恶果,公平吗?”

“因果定数,不讲公平。”方丈回头看向谢氏,温声说道:“吃下恶果的人便有可能种下新的因,也许是恶因,也许是善因,若是善因,便结善果,善果落到他人头上,却也是功德无量。”

谢氏面无表情,即便方丈仿佛洞察一切,有大智大慧,但她还是心有不甘。

凭什么他人种下恶因结出恶果不自己吃了,偏要来祸害她的小儿郎?

凭什么要她的小儿郎吃下恶果还要结出善因却落不到自己头上,去积攒什么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