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司马懿:天命,啊哈哈哈……

……

建兴十年(232年)八月,魏军于石城大败,十万大军几近全没,主将秦朗、田豫仅率数十骑脱逃,并州陷落,北境告急。

九月,由鲜卑新王阿尔斯泰牵头,匈奴、东羌、中鲜卑、东鲜卑、三部乌桓、以及辽东王公孙渊六家势力遣使会盟于晋阳,商议共分魏国北州之地。

消息传出,魏国朝野震动,天下震动。

如果再加上正在关中与魏军相持的蜀国,和一向两面三刀的吴国,曹魏周围的敌对势力已有八个之多,且个个都对魏国露出了锋利的獠牙,欲瓜分之而后快。

大魏朝堂,群臣就是否放弃关中地区,调司马懿镇守边疆而争论不下。

最终,曹叡力排众议,从合肥及襄阳战区抽调五万兵马,又辅以五万中军,以曹爽为帅、王凌为副、田豫、董弼、孙礼,张虎(张辽之子),乐綝(乐进之子)等人为将。分兵三路进驻河东、代郡、渔阳,抵御各胡。

至此,“天下共伐魏”的局面彻底形成。天下所有有识之士都敏锐的意识到,如果此刻东吴也起兵伐魏的话,曹魏再大,怕是也要顷刻凉凉。

好在(但很可惜),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吴国此刻正忙于处理境内愈演愈烈的山越之乱,忙着应对交州陆家的咄咄攻势,根本抽不出身来对魏国落井下石。

各地战况陆陆续续传到关中,令诸葛亮倍感欣慰,顿觉蜀汉胜机越来越大。这场从十年前开始就开始筹划的伐魏之战,时机终于成熟了。

而击败魏国后,一盘散沙状的天下格局,正正适合蜀汉大展拳脚,快速一统天下。

不过,前景虽然美好,战事却进行得非常艰难。赵云所部五万骑兵,被驻守在萧关的司马师成功地堵在了陇山大道中,难以寸进。

而主战场五丈原周边。司马懿统领着十万魏军牢牢地将十数万蜀军盯死在五丈原,摆出一副“要么你来强攻我,要么我就守到天荒地老”的架势。

诸葛亮对这种“乌龟”式打法一筹莫展,忧心操劳过度之下,身体每况愈下。其间曾数次想驰书召回马谡,二人各掌一军,分兵出击打司马懿一个首尾难顾,进而合力拿下关中。最终,却是考虑到马谡目前给曹魏培植敌人的做法,更为关键而作罢。

偶尔,即将走到生命终点的诸葛亮也会在心里默默念叨:

幼常,回来吧……

我快要顶不住了……

你想要的,我都给你……只要打败魏国就可以了。

马谡就是在这个时候回到了关中,在一个冬雨绵绵的上午,掀开三军主帅的帐帘,看到了正伏案批改军务的诸葛亮。

只是一眼,马谡的眼眶立刻就润了。

诸葛亮看上去比上次离别时更老了,随着蜀汉地盘的不断扩大,诸葛亮苍老的速度也在陡然加快。

以前蜀汉只有一个州,十五万大军,事务再多,努努力,熬熬夜也能当天完成。现在蜀汉有四个州,三十万大军,这对别人或许影响不大,但对于事必躬亲的诸葛亮来说,则意味着工作强度增加了三到四倍。

这工作量谁特么能顶得住?

于是,诸葛亮衰老速度加快也就不足为奇了。

仅以诸葛丞相目前的身体状况,马谡觉得自己如果不回来,他很难活到后年。

好在,他回来了。

驻扎在五丈原的蜀军士兵对于马谡的到来,反应并没有预想中那么热烈,他们几乎都没有在马谡手底下当过兵。对于他们来说,马谡只是个不败传说,很飘渺,捉摸不定,而诸葛亮才是他们每日可以触摸到的神明。

但对于军中骨干将领乃至诸葛亮来说,都知道马谡的归来意味着什么。

蜀汉能有如今的大好局面,不敢说全赖马谡一人之功,至少他的功劳也在六成以上。

所以,他们每个人都很激动,自发的跟随在马谡身后,默默候立在帅帐之外。

“丞相,我回来了!”

这短短一句话,几乎令跟在马谡身后的众将潸然泪下,每个人的眼眶都有些酸涩。

由于身体健康状况大不如前,诸葛亮的反应已经非常迟缓,声音响过好一会,才巍巍颤颤抬起头,努力睁大眼睛,想要看清楚是谁回来了。

马谡连忙紧走几步,扶起这个52岁的长者、恩师。再次重复了一遍,“丞相,谡回来了。”

“好,好!回来就好……”诸葛亮这次听清了,他佝偻着腰,半仰着头,仔细端详着马谡的脸庞,目光中尽是欣慰。

经历过这么多事之后,他也看开了,无论马谡是否有不臣之心,就冲其竭心尽力为蜀汉谋划出如此好局,他这个丞相都不应该在军权上制造任何阻碍。

最关键的是,他老了,急需接班人顶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