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偷袭,偷袭,又是偷袭!

在那之后,诸葛亮又发动了几次北伐,或被动或主动,祁山、陈仓道、斜谷等路线都尝试过,最终发现,这几条路都没有从凉州发起攻势来的便捷。

于是,诸葛亮移驾凉州,筹备东征;而马谡则欣然来到西县,统领五万步兵,去啃关中这块硬骨头。

由于五万羌骑的主将赵云仍留在凉州主持大局,临阵换帅的影响被降到了最低。

否则诸葛亮这番操作,也太过违背军事常理了,五万羌骑能否依令而动都成问题。

而与司马懿这样的对手交战,暴露出任何弱点都是非常危险的。

考虑到诸葛亮的长处在治军而不是奇谋,马谡主动请缨来到西县,以攻略关中来策应陇右战场。

人还没到西县,马谡就把自己打算出子午谷攻打长安的消息,给散布了出去。

消息传到长安,坐镇在此的曹爽顿时大吃一惊。

在经历了多场对蜀战争后,曹爽已经认识到自己在军事方面极为欠缺,断非狡猾如狐的马谡对手。

所以在曹叡召还的时候,他麻溜的离开了陇右前线,回到大后方长安。

但马谡就像是他的命中宿敌一般,也跟了过来。

曹爽只好将情报发往京城洛阳。

曹叡很快就赶到了长安,主持大局。

君臣一见面,第一件事就是分析马谡会从哪个旮旯窜出来。

由于马谡之前玩过一次“狼来了”的把戏,现在君臣二人压力非常之大。

上一次,马谡也曾扬言“五万兵马出子午谷攻长安”,令魏国上下如临大敌,结果三万魏军在子午谷的深山老林中埋伏了一个多月,连根毛都没见到,而马谡则领着千余人马从陈仓道大摇大摆走了出来,并把陈仓副将王双和一千追击的士兵给全歼了,之后也不攻城,大摇大摆离开了。

直到战事结束,曹魏上下才恍然发觉,马谡玩了一出“空城计”,目的只是为了策应(敷衍)孙权,减轻东吴方面所承受的魏军进攻压力。

从始至终,子午谷五万大军是幌子,西县蜀军攻天水也是障眼法。马谡总共只出兵一千,在陈仓城下晃荡了个把月。

这个结果,令魏国君臣上下都沉默了。

纵观古今战争史,他们还从未见过这种置军事常识于不顾,见了城池绕着走,深入敌方腹地,却能毫发无伤的将领。

仗,不是这么打的啊。

战神白起、兵仙韩信也不曾如此用过兵。

基于此,魏国君臣一致认为:马谡的难缠程度,俨然在诸葛亮之上。诸葛亮北伐,声势浩大,但很少会令魏国吃亏。

马谡则不然。

马谡如果选择攻打魏国某一个地区,不达目的,是不会罢休的。

第一次偷袭陈仓和前些时间偷袭凉州,便是血淋淋的教训。

第一次偷袭陈仓,马谡只用了半天就破了陈仓;偷袭凉州东三郡,马谡也仅仅只用了九天时间,连魏军增援的机会都没给。

如今凉州失陷,大好局势顷刻翻转。

陇右不能再失。

若失陇右,魏国先祖创下的基业就危险了……曹叡略微有些郁闷地站在未央宫前,心头忧虑万分。

之后的事情波澜不惊,尽管马谡扬言从子午谷进兵,但根据斥候间人传回的情报来看,数万蜀军在微县附近集结,而不是在汉中东部的乐城集结。

乐城位于子午谷南端出口。

想要从子午谷进兵,就必须经过此城,再穿过数百里峡谷,活着抵达关中,才有机会进攻长安。

综合情报分析,曹叡认为马谡会从陈仓道出兵,于是重新启用郭淮,令他为散骑常侍,领兵驻守子午谷北端隘口。同时召回郝昭进驻陈仓,又调豫州刺史王凌,延寿亭侯高柔来援。

王凌是东汉司徒王允的侄子,现年60岁;高柔是袁绍外甥高干的从弟,现年58岁。

二人都是有很高军事素养的曹魏重臣。

二人一到长安,便因为意见相左而争吵了起来。

高柔对曹叡进言道:“诸葛亮率几万精兵与司马懿相持于陇西,敌兵方得凉州,士气正盛,这样的乘胜之兵势不可当,而司马大将军麾下兵士先有劳师无功之举,后历瘟疫肆虐之殇,士气低落,军威不振,陇山以西此刻面临被攻破的危险。

“北方边境,柯比能的鲜卑部众蠢蠢欲动,不可不察;南面,孙权的军队集结于江上,目的未明;汉中方面,马谡此次出兵虚实未着,我大魏面临数线作战之窘境。”

“古人曾说:‘蝮蛇螫手,壮士解其腕。’《孙子》也云:‘兵有所不击,地有所不守’,讲的都是小有所失而大有所全的道理。如今陇西之害超过蝮蛇,狄道之地难守,而诸葛亮的兵马锋芒锐利,正该有所回避,不如割险自保,放弃陇右,将军队收缩至关中,集中优势兵力与马谡在平原决胜,然后再图进兵,收复陇凉,这才是万全之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