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树大招风(第2/3页)

杨仪手持信袋快步走进公事房。

“丞相,凉州有军情传来。”

听到这话,诸葛亮“噢”了一声,随即停下批示公文,将毛笔放回到砚台,接过信袋,抽出锦绢,仔细观阅起来。

过了一盏茶的时间,诸葛亮收回目光,随手将信递给杨仪,在房内踱步而行,沉吟不语。

杨仪迅速阅过信件,疑惑道:“丞相,西海羌与秃发鲜卑在居延海狐狸山下大战一场,双方胜负未分,眼下局势僵持不下……”

诸葛亮笑吟吟说道:“此乃幼常所施驱虎吞狼之计也。”

“如此来看,我季汉全据凉州有望啊。”杨仪连忙拱手道贺,紧接着话音一转:“不过,马谡常年统兵在外,军中威望极高,伯约此去恐为摆设啊。”

诸葛亮点点头,这正是他所担忧的。

姜维投蜀三年,寸功未立,骤然提为凉州刺史,与马谡搭班子,那场面几乎可以预见。

必然是一边倒。

但是没办法,除了姜维,还能派谁?

魏延信不过,且已经到别处就任;王平是文盲,根本担任不了刺史;吴懿是汉中太守,走不开。

其他人里……蒋琬需要在成都主持朝廷日常琐事,杨仪与马谡有隙,去了凉州估计会被马谡安排的明明白白,搞不好小命都得搭上;费祎、董允……诸葛亮摇了摇头,此两人去了凉州也是白给。

马谡的资历,功勋,威望在蜀汉已经是无人可及,即使他贵为丞相,都不敢说在名望上稳压马谡一头,何况其他人。

也就是说,这些人即使去了凉州,很可能处在马谡巨大的阴影下,难从根本上对马谡形成制约。

但新空出来的凉州刺史又不能不派。

而且又不能派给马谡!

如果将凉州刺史派给马谡,拥有军权、治理权和巨大威望的他就成为了货真价实的土皇帝。

这时,一位三四十岁的中年文士,神色匆匆从门外走了进来。这个人的国字脸上风尘仆仆,纶巾与长袍上侵出团团汗渍,眼神里疲态尽显。

一进来门,不及施礼,诸葛亮的目光便迎了过去:“公琰辛苦了。”

蒋琬先施了一礼,呵呵笑道:“陛下已封马谡长子马温为汉水亭候,其余诸事,都按照丞相的意思办。”

诸葛亮点点头:“东吴那边情况如何?”

“暂时来看,孙权对于汉吴联盟的立场并无变化,他们对于我国的北伐行动持乐见其成的态度。”

“不过,孙权近日在江陵增兵两万,江陵城与我白帝城接壤,丞相不可不察啊。”

诸葛亮“嗯”了一声,再次踱起了步。他深知东吴绝非一个可靠的盟友。十六年前,孙权偷袭夺走了荆南东部三郡;十二年前,孙权偷袭夺走荆西三郡,还杀了关羽。

从这两件事中,足以看出孙权是个什么人。

诸葛亮不是没想过调整战略,先调头收拾东吴,但目前天下局势是魏强而蜀吴弱。为了生存。蜀吴只有抱团,所有的恩怨也只能暂时压下去。只要东吴能对魏国东南边境稍微给一点压力,就算是帮了蜀汉的大忙。

也就不枉蜀汉这一场忍辱负重。

国与国之间从来都是利益至上,即使有血海深仇,也得审时度势,为利益让路。

这是每一个当权者都应该明白的最浅显的道理。

先帝刘备正是不明白这一点,因此险些把蜀汉家底折腾光。

三个人分列宾主坐定,对席而望,杨仪又从怀中取出一束锦绢递给诸葛亮:“柯比能在信上说:他对丞相您的敬意犹如茫茫草原一望无边,又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并表示愿意出兵来策应丞相的北伐。”

“哦,他可有提要求?”诸葛亮抬眼朝东北方向望了望,语气格外平静,接过书信并未观阅,仿佛已经料到了信上的要求,只是注视着杨仪。

“柯比能在信上说,若果真攻下魏地,他愿意率部投汉,需将并州和幽州划归鲜卑部落的地盘。”杨仪回了一句,然后有些迟疑的问,“丞相,仪觉柯比能此言过于谦逊低微,不足为信。”

诸葛亮对此不置可否,转头看向蒋琬。

轲比能的事情延后再说,蒋琬此来稍微有点出人意料。

如果只是传一道普通的圣旨,他完全没必要亲自来。

蒋琬拱手说:“自前番蜀中一别,马谡一年多来累有盖世功勋,陛下特差我来探问一下丞相,当为马将军作何封赏……?”

闻听此言,诸葛亮眉头一动。册封大将官职这种事牵扯到很多利害关系,即使马谡隶属于丞相府,他也要三缄其口,谨慎表态。

按照马谡目前的功勋,他如果提议大封,就有结党营私之嫌;如果提议小封,又会凉了马谡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