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卿本佳人,何不自立为王(第2/3页)

但岑述是丞相府的人,诸葛亮的亲信,李严自是没能如愿。

能加给李严的第二条罪状是:假传圣意。

实际上,李严并没有如此做。

在经历了反间计之后,诸葛亮已经与刘禅之间建立了牢固的信任关系,刘禅也不会再下这种拖后腿的命令。

诸葛亮联合百官上表弹劾李严,奏折上并没有给李严罗织“欺君”罪名,只说其德不配位,办事不利、私心过重。

这个弹劾表上除了三号人物刘琰,其余如魏延,杨仪,费稦,姜维等,全都是领丞相府官职的人。就连李严,此时也供职于丞相府。

综上,李严被黜的性质就一目了然了。

说白了,诸葛亮需要的是像蒋琬、费祎这种老实人,没有私心和野心,安安分分在后方做事,往前方运粮运兵,其他一概不管;而不是李严这种有自己想法,动不动就会搞一个幺蛾子出来的属官。

当然,罢免李严,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李严与孟达是至交。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两面三刀、反复无常的孟达在此前叛蜀(刘璋)投汉(刘备),叛汉投魏,及叛魏投蜀等事上,李严都是知情者。孟达最后一次叛魏投蜀时,就是通过李严这层关系,频频往来书信,约定起事日期,同时孟达又遣使与孙权眉来眼去,在蜀、吴之间,待价而沽。

所以孟达死了。

也就是说,李严在魏国是有门路的,因此才会有“司马懿开府,高官厚禄招降”的传言。

以诸葛亮的谨慎,自是不会允许后方有这样的隐患。

因此,将李严一撸到底也就不足为奇了。

……

按理说,无论川中风云如何变幻,都与马谡无关,作为诸葛亮的亲信及蜀汉最能打的将军,他目前地位稳如泰山。

雍州刺史府也已被马谡迁移到了羌地,麾下兵马也大多是由羌人构成,就连“亲卫”许慎,也被安排去洗马了。

也就是马谡没有自立为王的想法,如果有,客观条件就已经成熟了。

只需登高一呼,便可成为西羌王,片刻间就能分三国为四国。

通常,这种时候,就是一名将军最危险的时候。

君疑臣,则臣必死!

但马谡很安全。

首先,他虽然拥有如此大的权力和便利,自己却是不掌兵的。一半兵马(五万骑兵)掌握在对蜀汉忠心耿耿的赵云手中、另一半(五万羌兵)则掌握在羌王阿秀手中。

其次,他的“家小”,五(六)个儿子都在川中为“人质”,这足以令皇帝刘禅心下稍安。

当然,这事目前还轮不到刘禅操心,操心的人是诸葛亮。

但马谡与诸葛亮是亦师亦友,铁哥们般的关系。

所以,无事。

烧当羌。

王宫已经更名为雍州刺史府。

马谡费尽口舌安抚好大巫师,盘膝坐在床沿上,严肃地思考起自己的前途。

暂时安全不等于永远安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旦将来诸葛亮挂了,蜀汉这艘破旧的航母,也绝非一般人能够驾驭的。

他马谡,不一定行。

此刻,在他脑袋里,正有一黑一白两个小人在激烈争吵。

小黑人挥舞着小胖手,气势很凶:“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要自立为王,为王!”

小白人显得有些底气不足:“不,我要匡扶汉室,北定中原,重现大汉之荣光!”

小黑人气势愈发高涨:“愚蠢!阿斗是扶不起来的,我何不早做打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小白人勉力争辩:“此言差矣,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陛下与丞相待之甚厚,我何以谋反?”

小黑人不屑一顾:“什么谋反?这话不光我不爱听,司马懿、杨坚、李渊、赵匡胤,他们都不爱听!”

小白人弱弱说道:“你这样子会遗臭万年的……”

小黑人一脸昂然:“遗臭万年就遗臭万年!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为了荣华富贵,王朝霸业,些许骂名何惧之有!”

小白人担忧的说:“可若是脱离蜀汉自立,留在川中的家人都会被杀死的。”

小黑人一脸恨铁不成钢:“川中的五个儿子和你有关系吗,有关系吗??”

小白人声音更小了:“是六个儿子……”

小黑人切了一声:“男子汉大丈夫,何患无子?区区一个儿子,舍了!”

小白人兀自争辩:“你打不过赵云的。”

小黑人大手一挥:“和阿秀联手,制住赵云易如反掌!实在不行,把药停了!”

小白人又说:“许慎会杀了你的。”

小黑人两眼一瞪:“那就先把他宰了!”

小白人继续说:“如果蜀汉恼羞成怒、与魏国联手来攻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