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俯瞰南国,问谁是敌手?!(第2/3页)

原来,这就是王雄的应对手段!

那本首领心里就有数了。

轲比能没有选择立即除掉韩龙,而是叫来两个亲信,各自低声吩咐了几句,目视他们分头去执行命令,而后手执信件沉吟起来。

雷丰?

谁是雷丰?

不管此人是谁,都帮了本王很大的忙,本王要感谢他。

思及此处,轲比能铺开锦绢,挥毫泼墨,写了一封回信,绑在老鹰腿上,目送它腾空而去,嘴角不由地微微上扬。

王雄,来而不往非礼也。

想刺杀我?

呵呵……

你的刺客很隐蔽,本王的刺客未尝不隐蔽!

隔空飙毒计,谁才是真正的老狐狸?

就交给冥冥之中的天意,来裁决吧。

……

洛阳,大魏宫廷。

曹叡正在北宫御花园中,与两位辅政大臣商议国事。

商议的内容自然是孙权称帝之事。

大魏吴王此举,分明是赤裸裸的挑衅,分明是没把魏国放在眼里。

这不能忍!

曹叡的意思是,立即做出反应,从东至南,三路齐出,二十万大军兵伐东吴。

虽然大魏刚与蜀国在西线打了一年,但那只不过损耗了大魏五分之一不到的资源,曹叡依然拥有对孙权开战的雄厚底气。

登基三年来,魏国在他治下,国力蒸蒸日上,强盛姿态更甚以往,盖过先帝曹丕时期,超越先祖曹操时代,兵强马壮,民心所向。

更何况,大魏在东南两线就地屯田,蓄养马匹、训练士卒。兵器、士卒、粮草足备。

那为什么不给孙权一点颜色看看呢?

思及此,曹叡瞥了眼陈群与司马懿,沉吟不语,心下左右纠结。

二人对这个提议(起兵伐吴)是持反对态度的。

理由是大魏水师不给力,即使胜了孙权,也不过是夺取几座江北小城,大魏军队无法越过长江天堑,就无法撼动东吴根基。既然如此,那还不如不伐,且靠发育速度,拖垮拖死所有对手。

平心而论,两位顾命大臣的提议不无道理。但曹叡心里有一口气,不发出来不行。

孙权此前是大魏吴王,虽然仅仅是名义上的大魏吴王,但那也是有些主从身份的。大魏是主,东吴是从。

现在孙权脱离魏国自立,当了皇帝,如果大魏对这种公然反叛、打脸的行为不做任何回应的话。周围那些属国小弟们会怎么看待大魏?

辽东公孙氏自公孙渊上台后,便是蠢蠢欲动,久欲自立;漠南轲比能想要一统鲜卑部落的野心路人皆知,更别提还有凉州众多当地势力,时不时也来跳反添乱。

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事情不太好办啊……

正纠结不下,一名太监匆匆跑来,奉上自寿春发来的一封八百里加急军情:

孙权迁都建业后,在巢湖上构筑了一条东兴大堤。大堤呈偃月状,堤坝上能驻守兵马,南侧能停靠舰船。同时还在大堤两头,各修建了一个军事据点,各留下千人防守。然后孙权就带兵大摇大摆回建业去了。

闻报,曹叡登时愤怒不已,暴脾气一下子就有些压不住了。

这是孙权又一次明显的挑衅行为!

这就相当于两个人本来和平共处,突然一个人跑到另一个人屋子里拉了一堆屎,还要问后者借纸……

是可忍孰不可忍!

曹叡怒火中烧,猛然扬起手臂,就在即将说出“全军出击”的当口,忽然想到了一句话……

主不可因怒兴兵。

于是缓缓放下了手臂。

深吸一口气。

算了算了。

先让那孙权得瑟一会。

大冬天的,实在不宜兴兵。

明年一开春就去捶他!

见状,陈群和司马懿对望一眼,齐声赞道:“陛下圣明(好忍)!”

曹叡点点头,正待迈步回宫,忽见一只老鹰落在御花园中,停在面前的枯花枝头。

老鹰嘴里叼着一根红绳,红绳上绑着一封信,它落下后吐掉红绳,转身飞天而去。

好奇怪的老鹰。

曹叡眉头一皱,接过侍从奉上的书信,不以为意的拆开看了一眼。

脸色迅速转白,而后血压迅速升高,上到头顶。

从牙缝里狠狠挤出来一个字:“打!”

打他妈的!

立即,马上!

……

十一月初,北国已是冷风飕飕,南国仍是和熙如春。

建云大道中段,工地不远处的小山包上坐落着一顶宽大的帐篷。

帐篷里,马谡捏着轲比能的回信,哈哈大笑。

笑罢,伸出大手对着羌女的小脸一顿摩擦。

开心到飞起。

嘴里还语无伦次说着一些,“哦耶”,“西内”、“好!”、“打得好哇!”

等一些叫人半懂不懂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