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五零糟糠妻之子20(第5/6页)

老黑所在的第九兵团这时也离开了临时驻地,搭乘火车一路向北,向遥远的北方战场挺近。

看着老黑临出发前寄来的信件,林知言很是松了口气。

还好武装部的那些人没让他失望,他准备的那些防寒服都已经送到了第九兵团,并且顺利的分到了战士们的手上。

有了这些防寒服,至少战士们不会再像原来那样遭受酷寒的折磨,零下几十度,却只能穿着薄薄的单衣硬撑着了。

惟愿战士们都能平安归来!对着北方默默许了愿,林知言转头就又忙了起来。

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林知言又陆续拿出几种新的肥料配方,跟肥料厂合作了几回。

有着源源不断新产品供应的红星肥料厂,很快在周边的几个省市都打出了名气。

尤其是发现使用过红星肥料厂的几种肥料后,粮食的亩产确实比以往提高了很多,农民们购买肥料的热情顿时高涨,肥料厂的生意也愈发兴隆。

不过后来拿出的这几张配方,林知言并没有再无偿赠送给肥料厂,而是跟肥料厂收取了一定的费用。

这些卖肥料配方的钱,则被他用来买钢材,做成了小农机具。

小型收割机还有小麦脱粒机的结构相对复杂,林知言当然不可能完全独立完成。

他在暑假期间去了趟隔壁市,在赵天方担任厂长的机械厂里,以及几位老师傅的协助下,总算把东西做了出来。

看着这两种小农机具的成品,赵天方越看越觉得有些可惜。

可惜他们国家的钢铁产量不足,这么好用可给农民带来极大便利的农机,居然无法大量生产。

林知言同样觉得可惜。

国内目前想要大幅度提升钢铁产量,光盲目建设钢铁厂是不行的,主要还是钢铁生产工艺落后了。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可以大幅度提升炼钢效率的氧气顶吹法要到下一年才会在国外首次被提出,等传到国内,都是好几年以后的事了。

林知言显然等不了那么久,他之前看过这方面的书籍,对氧气顶吹法还是有所了解的,听赵天方谈及钢铁冶炼工艺的话题时,就装作无意的提及了两句。

赵天方听了他的话,不由愣了愣,随即拿出纸笔开始写了起来,过了好半天,他才一拍脑袋,懊恼自己怎么没想到这点。

刚好这年国内的制氧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个法子若是可行的话,那对国家的重工业建设帮助可就大了。

想到这里的赵天方再也坐不住了,连忙跑去办公室打电话给曾经一起留学国外,学习冶炼的校友方亦茗,对方如今正在景山钢铁厂,也是后来的首钢担任工程师。

两人在电话里激烈的讨论起来,林知言见状,也不打扰赵天方,转头带着孙之周跟在几位老师傅的后头,继续检查那两台小农机。

等确定没问题后,林知言就找了拖拉机帮忙把这两台小农机都运了回去。

到了村里,刚好赶上庄稼收割。

以往在农村只能用镰刀慢慢的收割小麦,一弯腰就是一天,累的人都能去掉半条命,这会儿听说有机器可以帮忙收割,村里人连活儿都不做了,连忙跑过来看热闹。

林知言也没耽搁,将小型收割机拉到了自家的田间地头,给机器上了油,摇动发动机,然后就听到机器突突突的响了起来。

随着收割机的通过,一排排小麦整齐的倒地,只拖着机器几个来回,一亩地就收割的差不多了。

众人一看时间,竟然连半个小时都没用到。

“长生长生!快快快,你家的地割完了也帮我家割割,我家好几亩地呢。”看完热闹的众人见机器这么好用,连忙凑过来催道。

林堂伯见林知言被人群围了起来,忙走过去,把人都拉开。

“都让开都让开,这机器可是吃油的,你们想让长生帮忙割麦子,总不能连油钱都要长生自己出吧,谁家要割得给油钱。”

村长听到动静也赶了过来,对林堂伯的说法表示支持。

这机器可是稀罕货,别的村都没有,只有他们村有,可得好好稀罕稀罕。

村长的一双大手小心翼翼的落在机器光亮的外壳上,顿时乐的牙不见眼。

心里还不住的感慨,还是长生这娃子有本事,弄出这样的机器,他们林杨村这回可要好好出一回风头了。

机器做出来就是用的,只要舍得油钱,林知言才不管大家怎么用呢。

收割机的后坐力还是很大的,只割了一亩地,林知言就觉得自己胳膊快要不是自己的了。

林知言连忙后撤,把位置让给了孙之周,让孙之周来操作收割机,顺便教教其他人怎么使用。

而他则捆了刚割完的麦子,准备运回去,再用脱粒机给小麦脱粒。

过去给小麦脱粒,基本上都是用牛拉着石碾子不停地碾压,或是用棒槌不断捶打,非常的麻烦和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