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1章 巴厘岛(第2/2页)

巴厘印度教的种姓制度也不同于印度,阶层关系主要遵照本地传统而不是印度教教规处理,不同种姓间的接触并未受到严格限制,也没有明显的歧视。

另一方面,在教徒修行上巴厘教徒并不主张苦修,而是更注重冥想、瑜伽、善行等一系列。宗教行为,而这些行为中最重要的是礼敬偶像。

教徒会对神像的沐浴、熏香、供养、凝视和接触,这一系列的行为都被视为日常取悦神灵和祈福的有效方式。

同时在宗教仪式方面,巴厘印度教将原印度教和巴厘本土信仰中的仪式都予以承袭,仪式细节更加丰富,而许多仪式已无法从印度教中找到依据。

而到了公元16世纪,爪哇岛的满者伯夷王朝被信奉伊斯兰教的马打蓝王朝所灭。大批信奉印度教徒为躲避伊斯兰征服者,从爪哇岛逃往相对独立的巴厘岛。

这些人多为贵族和上层人士,随身携带了大量有关于宗教的知识,他们的迁入使得巴厘—印度教进一步发展繁荣。

之后漫长殖民时代中,荷兰殖民者还想方设法的让巴厘岛远离爪哇岛的影响,阻挡印尼早期民族运动蔓延到此地,保障了巴厘不被印尼影响,使其宗教文化继续传承发展。

所以在印尼群岛几乎所有地区的宗教都发生变化的时候。巴厘岛成为了印度教最后的避难所,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因为这些原因,巴厘岛独特的文化造就了岛上的万种风情,配上热带美景后享有多种别称,如“神明之岛”、“恶魔之岛”、“天堂之岛”、“魔幻之岛”、“花之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