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2/4页)

便是这般关系,依然还要做面子工程。叶娉对于温夫人这样的人,除了忌惮以外其实还有一点佩服。

假模假样的寒暄过后,温夫人起身告辞。

别人爱做戏,叶娉更会。

将将把人送出了偏厅,不想迎面碰到锦恭人。锦恭人说是有事要来和叶娉商议,那双凌厉的目光淡淡地扫过了温夫人。

既未行礼,也未打招呼,可谓是无礼至极。

温夫人倒是有礼,如遇故人般唤了一声锦姑姑。

这声锦姑姑,让锦恭人冷笑出声。

“温夫人这声姑姑,我可不敢当。太妃娘娘早已故去,温夫人这是年纪大了记性不好,还是和以前一样爱攀亲戚。”

锦恭人说的太妃,是王太妃。

王太妃是王家庶女,入宫多年无所出。先帝在位时,她是十三嫔之一的宜嫔。虽算不上得宠,但为人低调有手段,在宫里的日子还算尚可。那时陈皇后已经不在,安和长公主带着幼弟在宫中艰难度日。王宜嫔对他们心生怜惜,没少在暗中接济他们。

陛下登基后,王宜嫔成了王太妃,备受陛下和长公主的尊敬。因着王太妃的关系,王家的嫡女们常有进宫的机会。

王诚君便是其中之一。

她那时才名在外,人也十分识趣知礼,长公主因为王太妃的关系对她也还算客气。哪成想长公主正筹备着嫁人事宜时,倒叫她给截了胡。

出事之后,她在长公主面前痛哭流涕。说自己也是被人算计,说自己如何愧疚又如何难受,还说她不想坏了别人的姻缘,又说自己年纪小,一直敬着长公主和温国公,压根没想过会出那样的事。还说只要长公主一句话,她愿意出家为尼。

年纪小?

如今也不小了吧!

这些陈年往事,锦恭人记得比谁都清楚。

如果不是此女年纪比陛下大,王家女进宫的名额怎么也不会落在二房嫡女头上。得亏了这一茬,若不然此女若是进宫,怕是会搅得后宫永无宁日。

一想到这么个东西在长公主面前讨好卖乖,转眼就和温国公滚到了一起,她当时比吞了一百吃苍蝇还难受。

温夫人脸色不变,道:“锦姑姑还是和以前一样气性大,这都多少年了依旧没改。我念着以前的情分,还愿唤你一声锦姑姑。既然你不愿,那便罢了,日后我唤你恭人吧。”

虽然国公府和公主府隔得不远,但她们算起来实实在在有二十多年未见了。乍然相见,多年前的恩怨似乎从未消散一般。

锦恭人冷哼一声,“你我哪里来的情分,温夫人莫要乱扯。你年纪小不懂事,温国公这些年怕是也没好好教你。”

一句年纪小,雷得叶娉外焦里嫩。

暗道温夫人当年是不是走的幼齿路线?

还真看不出来。

老夫疼少妻,想不到温国公居然好这一口。

温夫人略略抬了下颌,神情依旧不见变化。“恭人年纪大了,应当修身养性为宜。毕竟火气伤身,最是不利于长寿。”

“温夫人放心,我且有得活。倒是有些人经年累月地憋着,装大度装温柔,也不知能装到时候。若某一日没憋住,让外人给瞧见了真面目,岂不是大半生的努力功亏一篑,想来也是可惜得紧。”

“恭人真会说笑,可惜纵有那样的稀奇事,恐怕恭人也见不着。”

“未必。”

叶娉听着她们针锋相对,若有所思。

锦恭人都能看穿温夫人的真面目,何况是长公主。所以长公主为什么不揭穿,为什么还会成全温夫人?

从相识相知到相爱,不仅要天时地利人和,更需要岁月的积淀与磨合。而从相爱到形同陌路,有时候原因只是一件小事,更有甚者仅仅是一句话。

如果她是长公主,她能说服自己放手,但做不到不去计较。或许是长公主的境界太高,非她这样的俗人所能比。

温夫人走后,锦恭人脸色略颓。

“若是殿下还在,必是要说我的。”她低迷地来了一句,表情如悲如泣。“我还是沉不住气,我应该再忍一忍。”

忍什么?

叶娉面有疑惑。

须臾的功夫,锦恭人已恢复至面容严肃的样子。

“郡王妃,你说人生最为圆满得意时,应是什么时候?”

“应是功成名就吧。”

“那是男子,若是女子呢?”

叶娉想了想,道:“我想应是集荣华富贵于一身,儿孙满堂成为老封君之时。那时才可言此生圆满,才能称之为最为得意之时。”

“我也是这么想的。”

锦恭人神色缓了缓,似乎是勉强挤出了些许笑容。

“陈家二房的十一公子娶妻,这是礼单。”

原来她来找自己是为了这事。

叶娉心里还在琢磨方才的事,有些遗憾锦恭人转变了话题。她将礼单接了过来,扫了一眼就皱起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