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叔叔侄儿

刘备的语气颇为沉重,让刘琦的心中有一些不安。

他细细想想,还真就是这么回事。

自己刚刚登基,刚刚改革,所有的政策和规矩都是重新立定,可以说在这种时刻,地方所有的人就算是有动作,一定都是小心翼翼的,瞻前顾后的。

因为他们不知道肆意妄为,会带给他们什么后果。

但随着时间愈长,经验积累的越多,人的胆子就会愈发的大,干的事情也会愈发的过分,人类繁衍数千年,每一个时代的制度都是在针对漏洞做出不断的完善和调整。

眼下,刘琦的新政在南阳郡刚刚施展不过数载,如今他骤然登基,新下的政策就开始被地方的人借用朝廷中的势力找漏洞了。

就像是察举制一样,刚开始制定这个制度的时候,是用来取代世官制。仔细想想,察举制对于世官制来说,还真是一种进步空前的改革,就刚刚设定时来说,一定是最好的政策。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察举制的弊端开始不断显现,出现了不少的漏洞,最终成为颠覆大汉朝的根本原因之一。

刘琦的政策是好的,不论是摊丁入亩还是分税制,都是解决当下问题的最好办法,但这些新的制度,肯定会产生新的问题。

世界上没有最完美的制度,只有不断需要完善改革的制度。

刘琦站起身来,在原地来回溜达,同时揉着自己的眉心。

“皇叔啊,你提醒了朕一件很重要的事,有些事,必须要打一个好的底子,万万不能得过且过。”

刘备长长作揖,道:“如今南阳郡和南郡望族所依仗者,就是和朝廷中新任官员以及皇亲的关系,以臣来看,陛下可以先不动地方望族,而是先敲打朝堂内部官吏以及诸位皇亲,让他们做事时候多少有些束手……李府君说得对,眼下还不是陛下向地方望族再度出手的良机,有些事情,宜缓不宜急,毕竟大汉朝现在是北有强敌,西面亦在拓展。”

刘备的话,令刘琦深感赞同。

不得不承认,刘备这个人,不光是拥有普通人没有的人格魅力那么简单,他在政治上,也拥有着非同一般人的卓越目光。

“来人,拿笔墨和缣帛来。”

很快,便有随行的荆武卒将笔墨和缣帛送到了刘琦的帐篷中。

“皇叔,你来给朕提供讯息,朕亲自写信,给京城中,那些因为地位上涨却不懂得收敛的人!”

“这个?”刘备闻言似乎有些犹豫:“陛下,此等书信个中皆是机密,陛下让臣在身边看着,只怕、只怕是有些不太合适吧?”

刘琦微笑着摇了摇头,道:“叔父此言差矣,你是堂堂帝胄,朕的亲信之臣,股肱爱将,若是你都看不得朕的书信,那这天底下,怕是找不出第二个能看朕书信的人了……不妨事,一起来!”

刘备听了之后,遂不再推辞。

他心中明白,过了今夜之后,他就算是刘琦真真正正的自己人了,因为他算是知道了刘琦与诸位朝臣,还有宫室之人的最大秘密。

这样在今后,或许会给他带来危险,但也会给他带来刘琦最真挚的信任。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

刘备此时心中,对刘琦的感激之情无以复加,他向着刘琦长长作揖,道:“陛下如此信任臣,臣心中甚是感激,陛下若不嫌弃,臣今夜愿意在此辅助陛下办理此事。”

“甚好。”

……

刘琦的书信很快就写完了,这所有的书信都被他打上了封漆,派人送往了雒阳,交付给了尚书台,由诸葛亮安排专人,代为交付给各人。

此时此刻,西凉方面,长安的文聘代替贾诩将捷报频频传来,令尚书台的人群情振奋。

“这个月,马腾之子马超率兵在酒泉郡大破叛羌三阵,斩敌酋五人,而孙策以高顺副将的名义上阵,在北地连续打掉了叛羌七座大寨,这两个人眼下可算是威震西州了,听闻叛羌听到了马超和孙策的大名,全都是退避三舍,无人敢直面其锋芒。”

张松在下方,口若悬河的说着,诸葛亮则是坐在上方,用手轻轻地摇摆着羽扇,一脸的微笑。

张松说完了,又去看诸葛亮,发现他针对孙策和马超的表现一句话也没有说,似乎在想着什么。

“令君!大汉出了两名少年神将,威震西羌,使边塞安泰,此乃天大的好事,既是陛下之幸,更是万民之福,怎么令君听了这个消息,一点表示都没有呢?”

诸葛亮无奈地言道:“我还要有什么表示的?两名少年神将一朝威震西北,这确实是大好事,只是我有些不解……”

张松拱手道:“令君有何不解之处?”

诸葛亮道:“其实这事有点奇怪,孙策和马超并不是在一地作战,马超原先就是凉州人,我素知此人勇猛,但也知他原先不曾在西羌立下这般多地功绩,反倒是最近频频得胜,令羌人丧胆,这就有些让人疑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