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如何收拾那一王三牧?(第2/3页)

这少郎君三个字,她又像是往常一样,咬的极重,听的刘琦浑身麻酥酥的。

自家的这个阿姐,着实不是省油的灯。

少时,却见杜嫣戴着银钗走了出来。

她此刻却与往昔不同,戴上飞燕钗,竟颇有些雍容气。

蔡觅拉着杜嫣来到刘琦面前,问道:“少郎君,快来看看嫣儿妹妹,可是更美丽了?”

刘琦点头赞道:“自然是好看。”

蔡觅拉着杜嫣,笑道:“妹妹,回头阿姐再与你两匹蜀锦,你可织套好看的裙服,咱俩陪公子一块上路。”

杜嫣疑惑道:“上路?去哪?”

“荆南啊,他这次一走数个月,你舍得吗?反正姐姐我是舍不得。”

“……”

刘琦闻言先是一愣,接着不由乐了。

蔡觅这也不知是要做些什么,她自己一个人要和自己去荆南还不成,怎还又要拽上一个杜嫣?

还真是不够她忙活的了。

……

南下的事情已经定了,刘表便不耽搁,他立刻派人向长安送上了奏疏,请朝廷下诏书,在荆州继续补撰《汉记》。

荆州使者持刘表诏书,火速奔往长安请奏。

长安,相国府。

“刘表的奏疏,诸君都看过了吧?”身穿素衣的董卓,手中甩着刘表的奏疏,笑道:“这老儿想在荆楚立学宫,补《汉记》!哈哈哈哈,终归还是一介儒生,当了州牧却也不做正事,值此时节,刘景升不好好休整武备,储存军械,却偏要做这些无用之功,着实可笑。”

下方的李傕,郭汜,樊稠等人闻言不由尽皆大笑。

唯独李儒一脸肃然,脸上竟隐隐有些向往的神色。

李儒在董卓进京之前,亦是博士,对经学史记,在心中也是隐藏着一些向往与渴望。

李儒其实也是希望刘表能继续编成《汉记》的,他理解这是身为士人的一份执着。

董卓废了太学,此番迁都前便尽逐太学生,设立相府十三曹,将全国的官职升迁以及任命之权,尽皆收于相府,彻底的打乱了延续百年的东汉孝廉举仕之道,从今往后,朝廷中枢,文治之事相比于前些年,只怕会一落千丈。

……

“文优,你如何看待此事?”董卓突然出言问李儒道。

李儒被董卓一唤,回过了神,他忙对董卓道:“刘表设学宫,补《汉记》,不过是座谈客之行,可任其去做!相国只抓天下之实,在雍凉招募兵将,整军布武,东向以争天下,任凭刘表去折腾就是了,何必管他?”

董卓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文优之言,与老夫所思相同,罢了,不过是区区《汉记》而已,让他编撰就是,老夫也犯不上这点闲事去得罪了他。”

“诺。”李儒冲着董卓长施一礼,又道:“只是相国,卑职有一事不明。”

“何事?”

“自《汉记》补录十篇之后,这大汉天下,最全的记史全篇便应是置于雒阳兰台的那一部了……按理说,这套《汉纪》应从未外流,前番迁都,亦是损毁……如何刘景升的手中,却还有一部完整的《汉记》可以续撰,此事着实蹊跷。”

李儒的这话里话外的意思,董卓自然是能听明白的。

他这是暗指蔡邕通刘。

董卓淡淡的‘嗯’了一声,不置可否。

“此事日后自由老夫细查,文优不必多虑了,只需将心思多往天下大事上想想。”

“诺,属下谨记相国之言。”

董卓放下了刘表的奏疏,又从桌案上拿起了另外一份简牍,道:“这是前阵我女婿派人送来的探报……袁绍在河北,抢在公孙瓒之前夺了韩馥的冀州,眼下公孙瓒似受了袁术拉拢,欲与袁绍争夺冀州,当此时节,老夫有意在关东搅一搅这趟浑水,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李儒捋着须子,嘲讽道:“韩馥此人,虽为名士,却无审时度势之才!他自认为乃是颍川名士,便滥用辛评、郭图等颍川士人,妄图用颍川人助其掌权,反倒把冀州本土的名门审配、田丰、沮授等都得罪了……汝南袁氏在豫州声威远胜韩馥,袁绍在冀州振臂一呼,辛、郭等颍川系士人哪个敢不应?冀州本土之士亦因其滥用颍川系人而转投了袁绍,这等结局实乃是意料之中,韩馥此人自寻死路,真蠢钝之徒。”

顿了顿,李儒又道:“只是没有想到,公孙瓒居然可以不受刘虞节制,擅自从右北平去取冀州,如今还与袁绍相争,此事倒是有趣。”

董卓点了点头,道:“前几日,还有东面的军报传来,说刘岱以粮草为由,突袭诛杀桥瑁……”

李儒嘿然道:“刘岱任兖州刺史不过一年,在此之前,桥瑁便历任兖州刺史和东郡郡守等要职,其人在兖州势大……若不除他,刘岱如何能在兖州安心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