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引四方之士(第2/2页)

包括蔡瑁的南郡都尉亦是如此。

归根结底,都不算是名正言顺。

……

荆州本土,又陆续有向朗,王威,韩玄等人被望族推荐于刘表,刘表再对各人言行品性才华各做考量之后,加以善用。

可在所有的新任荆州官吏中,唯有一个人是刘表亲自走访,请其出山相助的。

这个人可以说是荆州此番人事调动中最耀眼的存在,就是南阳人宋忠。

刘琦明白刘表为何这么看重宋忠。

宋忠乃是当世大儒,与郑玄齐名,有《周易》注十卷,《太玄经》九卷,《法言注》十三卷。

北郑玄,南宋忠,一南一北为当世所知。

刘表若要在荆州大兴官学,非得有这样的大儒坐镇不可。

既然要办学校,总得有个知名的校长或是教授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吧?

宋忠就是刘表实现梦想的基石,很简单的道理。

而刘琦邀请的几名人才,也终于在一段时间后陆续来到了南郡。

先是章陵校尉文聘接受了刺史调令,从章陵县率领一千七百名县兵赶到了襄阳。

早在宜城除宗贼之前,刘琦就在荆州军户宗卷上得知了文聘的存在。

不过刘琦当时因为身份关系而没有用他。

刘琦接见了文聘。

在与文聘的沟通中,刘琦知晓了此前他也曾饱受南郡宗氏排挤,一直也没有进入到荆州的军事中枢。

当得知刘琦斩杀五十五名宗贼首领之后,文聘当场便表现出了敬佩之意。

文聘是个心有大志的人,刘琦与他相谈甚深,发现盛名之下确无虚士。

文聘心有城府,虽不善言辞,但为人方正,处事沉稳,在性格上是可以托付大事的人。

谈到军事方面,刘琦觉得如果以黄忠做下比较,黄忠就是团烈火,文聘就如静水,他虽然比不了黄忠那般能冲锋陷阵,但论起守御之术,刘琦觉得他比黄忠要强。

随后,刘琦带文聘去见了刘表。

但刘表眼下的大部分注意力都在和宋忠商议兴办官学上,因此对于文聘这样的县级校尉只是草草接见了一下,任命文聘在刘琦麾下做别部司马,便草草了事。

文聘原先是章陵校尉,若调任别部司马其实属于降职,但他并不在意。

主要刘琦目下是襄阳校尉,若是平调,文聘岂不是要抢刘琦的位置?

而刘琦若要统领文聘,只能委屈文聘降职而用。

但对文聘来讲,在荆州刺史和公子麾下直接做事,与在下面的县城当校尉,完全是两个概念,翌日的发展也不可同日而语。

且刘表未降文聘秩俸,这降下的职务,日后随着刘氏在荆州逐渐稳定,早晚都能替他找回来,在这一点上文聘还是颇有信心的。

随后,刘琦引文聘与黄忠、刘磐等人相见,大家一同切磋军事要务与练兵之法。

在讨论的过程中,文聘阐述了一些自己的练兵心得,其法颇有古之名将之风,如士卒无食,他亦不食,士卒不休息了,他不睡觉,练兵刻苦,身先士卒,不讲排场等诸如此类的,深得黄忠赞赏。

而后,刘琦麾下的兵马,就全交付由黄忠和文聘这两名别部司马操练。

……

文聘到了襄阳不久,便又有人持路引来了南郡境内,来者便是少年李典。

约一年多以前,刘琦和李典在山阳巨野相识,二人一个是管理县城治安的总指挥,一个是社会大哥,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关系,彼此间还夹杂着利益纠葛,因此使得二人的友情在这一年时间里变的愈发深厚。

不论古今,成年人深厚的友情大都建立在利益的交汇上。

“伯瑜!”

李典见了刘琦,上前一把攥住刘琦的手,关切道:“当日伯瑜悄悄辞去县尉之职,离开巨野,如何也不派人告知于我?当真是不顾一载相知之情!伯瑜莫非信不过我李典?”

刘琦大笑了一会,方道:“贤弟与吾之情,琦如何能够忘却?只是琦来荆楚所办之事凶险,若是告知贤弟,恐连累了你,如今大局已定,刘琦特置书请贤弟一起来荆楚干些大事,不知贤弟可愿相助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