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永昌(十六)(第3/5页)

“我儿不见了。”

……

朝阳已攀升到宫墙的上方,斜斜悬挂,约莫是隅中时。

朱雀门内有还有三重门,分别为:昭阳、晖章、升光,三门之间墙高地旷,可设下大量伏兵。

昭阳门由卫尉接管,但晖章、升光两门司马都是齐元襄带来的临淄国嫡系将领。卫尉虽名义上掌管宫禁,却因有齐元襄这个“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在,诸区庐调兵权都被收走,实际控制的兵力极有限,也被排除在未央宫的核心守卫圈之外。

朱雀门下究竟是何情况,晖章、升光两门司马尚未知。晖章门司马听见前方喧嚷鼓鸣,叮叮有交兵之声,而后便见卫尉携轻骑几骑,迅速朝门里奔来,大叫敌军攻入,昭阳门失守,让他速速开门,有紧要军情要报大将军。

晖章门司马不疑有他,当即开门放他入内,正待细询,却不料卫尉方与他打了照面,蓦地擎出腰里佩刀,冷光一闪而过,响起甲裂之声,浓稠滚密的一注热血喷溅而出,已将司马斩杀当场。

主将一失,门内即刻乱做一团。门下,羽林军已至。

卫尉拎着那司马的首级,如鹄一跃,跳上传令台上,敲起鸣金之声。

大喝道:“天子尚在,齐元襄委任奸佞,围守宫阙,外托宿卫,矫皇后之诏,挟太子自立,行篡逆之实。我等欲开门迎圣驾回宫,此时搁兵,出身无问,既往不咎,再持刀顽抗者,视与叛贼同罪,当夷三族!”

主将身亡,卫尉以九卿之威重,打出除奸佞迎圣驾的旗号,守军军心顿失,面面相觑,争先释兵。

利用了卫尉阵前反叛和门内门外消息不对等,晖章门几乎没用多久便兵不血刃、不战而得,羽林军与卫尉手底下的两三百人过二门稍集,并为一军,约莫就在消息刚刚传到齐元襄和李弈处时,兵马已攻至最后一重门——升光门处。

晖章门刚拿下,赵睿带兵进门占据关要、收缴兵刃、纳获降俘时,忽看见有人在向里奔逃,弓动羽驰,几人应声而倒,但箭羽逐不尽,还是让三两黑影窜进了升光门。

立刻回禀齐凌:“陛下,第二道门闹出这么大动静,不是这几人窜逃也瞒不了,看来只得强取了。”

齐凌抬眼,看向紧闭的升光门,没有赘言,只下一令。

“打。”

……

已没有时间再谋划有无巧取计策。

甚至没有时间为这支吸纳了部分卫尉麾下兵马的羽林军和卫士混编部曲重排阵法。

必须立刻强攻,每晚一会儿拿下升光门,危险就多一分。

若在宣明军大部队携重弩赶到之前升光门还没攻下,那么今日作战便宣告全盘失败,只有全军覆没。

此时,升光门接到报信,有前车之鉴,紧锁大门,清点箭矢,严阵以待。

升光门距宣明殿和未央前殿很近,迈入这道门,就算入了禁中。

这门高三丈,伐阴山百年之木所造,包以雪亮镔铁,叩之有金玉声,纹密坚固,不腐不蠹,刀斫不入,火烧不侵。这在名字里携了光辉的门紧紧关闭,每一道纹路都冷瞰着前方的军队——鬼门关一般。

攻占开始前,齐凌命人用大量火油浇满第二道门的门楼。

而后弓|弩手执燃烧的火矢远射,不消几箭,火势猛的窜起,火舌刹那卷过精致楣椽飞檐,耀得天际半壁通红,熊熊烧成了一堵火墙,朱雀门第二次迎来火焰涅槃,黑黢腐朽的羽翼下红光直与烈日争辉。

此举一来阻断宣明军的追兵来路,二来也切断了自己的退路。

烈火无情,如此,即便是贵为天子也再没有其他生路,不想被烈焰吞噬骨肉,只有向前。

齐凌拔出腰间的佩刀——这把刀从锻好起多是礼器,纹饰华贵雍容,总在软缎华锦包裹中,总被不沾尘埃鲜血的指尖携捧来去……

此际,刀身森白如冰雪玉沼,倒映炽烈火光、滚滚浓烟,绕上血与火的彤云。

他高声道——

“朕为天子,指昊天为誓,天佑我国祚,则今日此门必陷,先登者赏钱百万,万户侯,凡攻入者,赏钱万,晋爵三等,子孙永袭。”

“倘若天不庇佑,此门不陷,朕誓与诸将士皆殒命在此,与子同袍,纵死无毁!”

山呼声应,声潮如海。

……

不消须臾,升光门变成了血火缠绕的阿鼻地狱。

滚滚浓烟遮天蔽日,箭矢如骤雨密密砸落,军士呼喝之声撕喉裂嗓、人吼马嘶的声音,皆在火焰呼啸、巨石巨木轰然坠地的巨响里变得渺小,如在云雾之中。

军队在攻门。

与一朝天子同掷死地,虽然对军心是莫大的激励,但也改变不了这是死地的事实。

至深的绝望、与至坚的希望,使这两门之间变为残酷熔炉,将血肉之躯重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