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2/2页)

所以立刻有很多人决定去种树。

这时大家也都领到了粥,秦瑶舍粥用的米是高粱米加大米,虽然粥有点稀,但用的米都是好米,可比官府发的那些粥强多了,起码这粥闻着就有一股香味。

有些寒冷的春天早上,喝这么一碗热粥,只觉得身上暖洋洋的,似一下子有了力气。

喝完粥,立刻有人去种树,没听管家说吗,多种多领粥,粥吃不完,还能换成银钱。

人最重要的是有希望,有了希望,就能坚持下去。

山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孟知县见此,欣慰地笑了。当然,他也有要做的事,那一千二百两善款,还是要用到灾民身上。有那些连树都种不了的,便由官府负责舍粥。

双管齐下,武陵县的灾民虽多,却很少有饿死的,这在以往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一天两顿、三顿的粥喝着,这些灾民的身体慢慢也有了起色,就有人去各处谋出路。

种树能吃上饭,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要找个合适的活计干才行。

这也是姜云珠的意思,种树只是给这些灾民一个缓冲的时间,让他们可以慢慢适应这里。

大多数灾民其实缺的也是这个缓冲的机会,骑驴找马,起码不用担心饿死。

而且从始至终,灾民都像正常人一样劳作吃饭,他们就不会有那种被割离、被抛弃的感觉,他们想要再融入社会,就会容易很多。

不像以前官府舍粥救的那些人,他们慢慢的,自己就放弃自己了,每天只等着领那一碗粥,生如同死。

这是孟知县开始没想到的,等他发现以后,对秦瑶敬佩有加,他之前还纳闷,秦瑶为什么让这些灾民种树,原来是这样!

这些日子,随时舍出去的粥越来越多,秦瑶的名声也越来越大。灾民都知道她,一个菩萨心肠的姑娘,也都对她感激不已,甚至,有不少因她才活命的人给她立了长生牌位,早晚替她祈福。

这中间,秦管家也会挑一些脑子灵活或者勤劳肯干的人留下,一是管理众人,二,以后这些灾民走了,还要有人留在这里照顾这些桑树,然后养蚕抽丝。

他留下的人还不少,于是大家越发看到希望。

一切有条不紊,有人从荒山离开,也有新的灾民加入,北大河跟四指峰就像两处灾民临时安置点,迎来送往,而旁边的荒山、荒地则慢慢开始变绿。

县里卖人、打架的乱相顿时少了很多,日子似又恢复了平静,武陵县百姓也不那么排斥这些灾民了,所有事情,似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孟知县现在每天都能睡个好觉。

不过其他县的知县可坐不住了,灾民问题无法解决,眼看着县里就要出大乱子了。

华阳县知县首先找到秦瑶,希望她也能去华阳县舍粥。他华阳县,也有很多荒山、荒地,秦瑶要是需要,他也可以八折,不,七折卖给她。

秦镇这时已经联系好了一切,本来他也想往其它县发展了,这正是瞌睡有人给送枕头。

当即,他就决定去华阳县舍粥造林。

这还要秦瑶出面,而这时,已经到了三月底,谢忱等县里的学子,都要收拾东西,准备上京了。

很神奇的,以前秦瑶每天想的都是谢忱要离开的事,但自从开始主持舍粥的事,或许是太忙了,或许是那种被人需要的感觉,她竟然很喜欢这个工作,也少了很多对离别的伤感。

她以前特别害怕谢忱考不上,那她跟他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但现在,她觉得,无论他考试的结果如何,他们都能一起努力。

这或许就是成长,从一个闺中少女,到昌源粮行少东家的蜕变,她变得更开朗,更自信,更干练了。

秦镇见此,又见到秦瑶经常跟姜云珠黏在一起,后知后觉明白姜云珠当时为什么一定要秦瑶出面做这件事了,她全是为了她好,不然,选别人出来也是一样的。

他哭笑不得,被算计了,现在秦瑶已经成了灾民心中的活菩萨,他可不能再逼她嫁人了。不过也感觉不错,他只有秦瑶并秦路一对儿女,秦路年纪还小,他打算让他走科举之路,那么秦瑶如果真能有所成就,他也乐见其成。

只怕他的傻姑娘还不知道,她是多么幸运,遇见姜云珠。

就为了这个,他决定过些天送姜云珠一份礼物。

姜云珠不知道秦镇的想法,这天,她却收到一份请柬,是许青山送来的,原来过两天,他就要成婚了,邀请她以及姜家所有人去参加他的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