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2/4页)

所以其实没有陈氏等人,姜云珠这生意也做不起来。

一家人,就不算那么清楚了,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更好。

姜家要去县城里逛,最开心的就是姜武,这天他跑前跑后,恨不能帮所有人把手里的事都做完,好赶紧去县里。

中午送完饭,姜家人除了陈老爷子都坐上驴车,去了县里。

姜云珠也想让陈老爷子去的,陈老爷子觉得自己眼睛不好,去了也白去。再说,他这么大年纪了,什么没见过。他更想留在家里看家。

姜云珠尊重他的想法,就没再劝了。

武陵县富庶,县城里店铺鳞次栉比,热闹得很。

姜家一家人都想着买驴的事,便忍住了没去逛,直奔县城西面的骡马市。

县城里的骡马市果然不是镇上的能比的,就说这马,这里有不下几十匹,镇上能有四五匹就不错了,骡子、牛、驴更是不计其数。

姜城左看看右看看,都快挑花眼了。

陈氏也在四处看,跟驴比,那些高大强健的马显得特别出众,只可惜他们买不起。

她忽然想起杨晟跟沈凤鸣的那两匹马,看着又比这里的马好出一大截,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他们夫妻俩看得入迷,姜云珠便拉住姜武,叮嘱姜霖跟姜云雪跟在她身边,别乱跑。集市上人多,万一被冲散了,可就糟了。

她对这些马、驴的没什么兴趣,她只盘算着一会儿去逛街,该买点什么。

这时姜城看中了一头驴,黑色的毛皮油光水滑的,掰开嘴看牙齿,两年大,正是壮年。再看蹄子、尾巴,半点瑕疵都没有。

他心中高兴,跟那卖驴的攀谈起来。

谈了大概一刻钟,姜城脸色凝重,这卖驴的是个老汉,他说自己家的驴好,咬死了要七两银子不松口。

姜城自然知道他这驴好,但七两银子,太贵了,他再添点,都能买匹骡子了。骡子可比驴力气大,也耐跑。

陈氏拉了拉姜城的袖子,不然再去别处看看,她也觉得这价钱太贵了。

姜城又留恋地看了那驴两眼,往前面走去。

夫妻俩继续看驴,这时,忽然一个女声道,“陈嫂子,是你吗,陈嫂子?”

陈氏开始没以为有人叫她,等那人拉住她的袖子,她才转身,惊讶道,“是你?”

对面站着一个妇人,眉眼柔美,身似春柳,她手里拉着个孩子,大概四五岁的样子,相貌跟她有四五分相似,长得粉琢玉器的。

是长丰府跟他们同村的柳氏,当时姜云珠一家匆匆从村里离开,正好遇见她出来打水,陈氏便好心提醒了她两句。真没想到,今天会在这里再遇见她。

他乡遇故知,陈氏跟柳氏别提多高兴了。

“你怎么到的这里?”陈氏记着当时她借遍了村里所有人却没借到粮,只有柳氏借给她粮的事,对柳氏十分热情。

柳氏也感念陈氏提醒她的恩情,对她知无不言。原来那天听了陈氏的话以后,她也动了离开长丰府的念头。

她丈夫死了,她在这里本来也没亲人,离开似乎也没什么。

只是去哪里?她也不知道,便决定也先往南走。

她比姜云珠他们好很多,她手里有钱,于是便收拾了东西,带上孩子,雇佣了一辆驴车往潞州这边来。

大概二十天前,她路过武陵县,结果一个老太太突然从街道那边冲出来,正好撞在她坐的车上。

她还有那个赶车的都吓坏了。

赶车的说这不关他的事,是老太太自己撞上来的。

老太太只在那里喊疼。

她下了车手足无措。

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问他们事情原委。

等他们说完后,那人直接叫来大夫给老太太诊治,老太太并无大碍,一场风波就这么过去。

“那人是谁,可真是个好人。”陈氏听得赞叹。

柳氏正要说什么,一个男声问,“这几位是?”

一个男人牵着一匹骡子走了过来,他穿一身湖蓝袍子,面皮白净,五官端正,看起来不说十分英俊,也挺耐看的。

“这是我同乡的陈嫂子一家,我跟你说过的。”柳氏立刻对男人道,然后给双方做介绍。

男人叫魏康平,正是那天帮柳氏主持公道的人,见柳氏没地方去,就让她先住在自己一处闲置的院子里,租金什么的给也行,不给也行。

原来是他,陈氏看看魏康平,又看看跟他站得很近的柳氏,似乎猜到点什么。

柳氏丧夫已经有两年了,孤儿寡母的,若是真能找个合适的人照顾她也不错。

“陈嫂子,你们怎么到这里的?”柳氏察觉到陈氏的眼神,赶紧岔开话题。

陈氏便把他们逃难来到武陵县的事说了。

听说陈氏一家今天来县里是买驴的,柳氏惊讶不已,她记得姜家日子不好过,连饭都吃不饱,最后不得不卖女儿活命,怎么才过一个月多,他们就有钱买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