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2/2页)

五天,又一个好消息,众人似乎又有了力气。

武陵县,远远就看见一大片青山蔓延,连天接日,似乎没有尽头,那就是武陵山。

这里的百姓却生活异常富足,打听了才知道,原来这武陵山里有铁矿。

早年附近的村民上山,经常能捡到一些黑色石块,带回家就有商人收购,开始他们并不知道那是什么,后来官府派人来了,他们才知道,那是铁矿。

夏朝对盐、铁管制都很严格,很快,就有大批军队进山,采矿炼铁。

这些工程都需要人手,所以武陵县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在山里做工。官府发的工钱不低,武陵县的百姓都过得不错。

姜城一听就动心了,他们现在一无田地,二无房产,手里只剩下不到二两银子,这么一大家子人,拿什么过活?若是能进到山里做工,每天二十文钱,一个月就是六钱银子,用不了几年,他们就能有自己的房产、田地了。

许青山听着也十分意动,一个月六钱银子,可真够高的了。

“当然高,那活计可不是谁都能干的,非要有把子力气才行。”说话的老者说着,上下打量了一下姜城跟许青山,两个人都十分精壮,应该还行。

“还有,那山里经常出事。哎!”老者叹息,武陵县真是成也矿山,败也矿山,那座绵延的矿山里,也不知埋了多少武陵县的青壮了。

姜城现在却管不了那么许多了,他现在只想赚钱,让妻子儿女吃饱喝足,不进山,到了别处,还指不定怎么挨饿受冻。

心里有了底,他决定就暂且留在武陵县,不往南走了。

许老爹听了自然高兴,这么多天跟姜家患难与共,他知道他们的脾气秉性,正舍不得跟他们分开呢。

众人决定一起去长石村看看再做打算。

长石村离武陵山不远,村头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村里很多人家都盖了新房,青砖瓦房,正是黄昏时节,炊烟袅袅,一派欣欣向荣的场景。

许青山找了一个路过的村民打听,打听到了他远房表叔顾永德的住址。

村里最大建的最好的一户宅子就是。

看着那气派的宅院,许老爹跟许青山都心里没底,几年没联系了,突然上门,谁知道人家会怎么想。况且,人家这么富裕,他们却如此穷困……

没等他们敲门,院子中却走出一个青年。

青年一身青布长袍,头发高高束起,长相俊朗,满身的书卷气,清贵优雅,真好似哪个大户人家的贵公子般。

“你们是?”青年的声音有礼且好听。

许老爹自报了家门。

“是表伯跟表哥到了,快,快请进。”青年热情的道,随后朝院中喊,“爹,娘,表叔跟表哥来了!”

就这一句,许老爹跟许青山的眼泪差点下来,都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真是不假。

里面有动静,不一时,一对中年夫妻从里面出来,见到许老爹两人都亲切的很,一边把他们往院里迎,一边问他们这几年过得好不好之类的。

许老爹一叠声的说好,马上要进门了,忽然又想起姜城一家人,他们还没着落呢!

往外看,却见姜城他们刚才站的地方空空如也。

原来姜城见许老爹两人寻到了亲人,亲人又十分热情,便放了心。他不想麻烦许老爹为了他们再去求人,便带着陈氏等人默默离开了。

许老爹暗挑挑大拇指,姜家这一家人,真是顶好的。

忽然他看见许青山一脸失魂落魄的样子,心中有数,他知道他看上姜家那个姑娘了,那个姑娘,他也喜欢,若能娶进来,真是再好不过。

姜家既然决定留在这里,这件事倒也不急。

姜城带着陈氏等人转过一条街,看见一个老妇正在门口挑豆子,老妇面相温和,陈氏便过去询问,问村中可有能租房子的人家。

陈氏人长得温婉,说话也好听,老妇听说他们是逃难到这里的,再一看他们老的老,小的小,都面黄肌瘦的,先动了恻隐之心。

“我家在村头就有处院子,是我们以前住的地方。后来我们建了这处新宅,那里就空了下来。你们要是想租,可以租给你们。”

陈氏闻言大喜,“多谢婶子。”

老妇却道,“先别忙着谢,房子租给你们,钱什么的也好商量,不过你们不是本地人,要租房子留在这里,得村长同意,然后再去官府报备了才行。”

这点就难煞人,人家村长,凭什么答应你一个陌生人留在村里,还要去官府替你作保。

陈氏一颗心又提了起来,“敢问村长是?”

老妇指着村里最好的那处宅院道,“就是那里,村长姓顾,叫顾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