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第3/3页)

——也就是说,海伦娜.伯翰.卡特征服了波士顿、芝加哥、广播、多伦多五大影评人协会。

除此之外,海伦娜.伯翰.卡特还拿下了四大影评人——纽约、洛杉矶、国评、国影——中的两个,剩下的两个被她的英伦同胞、《**游戏》的朱莉.克里斯蒂卷走。

此时《尽善尽美》的海伦.亨特和《泰坦尼克号》的乔茜.霍顿都没有加入战场——这两部影片上映日期较晚——当时受瞩目的还有《布朗夫人》的朱迪.丹奇和《危险关系》的帕姆.格里尔。

然而从金球奖开始,局势就很明显了,因为热门种子选手朱迪.丹奇在至关重要的剧情类最佳女主角的争夺中输给了乔茜.霍顿,金球奖颁奖礼的收视率在这个一晚独得最佳女主角(《泰坦尼克号》)和最佳女配角(《魔鬼代言人》)的女孩站上舞台、接过影后奖杯时达到了最**。

随后,《尽善尽美》的海伦.亨特领先一步,拿下了演员工会的最佳女主角,有韦恩斯坦加持的朱迪.丹奇基本被认定出局。

纵观本届颁奖季,女主角部门其实并没有出现压倒性的表演,但问题是《泰坦尼克号》的乔茜.霍顿虽然人气惊人但也太过年轻,而且她为了拿到双提名让票数有些分散。

再加上今年争夺影后宝座的英国女演员占据多数,英国人内部的分票十分严重,以至于美国电视咖海伦.亨特明显占据了主场优势。

“比起同样备受宠爱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你的女孩做了一个明智之选。”阿瑟.米勒继续说道,“双提名本身就是一项特殊的褒奖。她在《魔鬼代言人》中的表演在水准线上,整个颁奖季谨言慎行也足够活跃,再加上《泰坦尼克号》的加成,说不定她真的能在这个年纪为自己赢下一尊小金人。”

玛莎叹了一口气,“但是《魔鬼代言人》的电影口碑拖了后腿,就连阿尔.帕西诺都被那些影评人打上了‘表演浮夸’的印记,他们认为他为了钱接了一部烂片。”

说实话,玛莎觉得这部影片是一部佳作,只是关于宗教的隐喻和电影的剪辑有些问题,以至于评价两极分化,爱它的人将它视为神作,恨它的人感觉不知所云。

而且好莱坞暗中也有一股势力在抵制这部电影,以至于传统纸媒上很少见到它的报道。

“恕我直言,你们的问题不在电影本身,而是对手。”阿瑟语气平淡,“《不羁夜》的朱利安.摩尔实力强劲,《新郎向后跑》的琼.库萨克题材讨喜,《泰坦尼克号》的格洛丽亚.斯图尔特人气和资历都太适合拿奖了……”

说到了这里,阿瑟刻意地停顿了一下,慢悠悠地看向玛莎。

后者耸耸肩,替他补充说明:“而且金球奖上冒出来一个狠命砸钱公关的金.贝辛格,亚历克.鲍德温和金.贝辛格的团队就跟疯了一样咬我们,尤其是乔茜金球奖双双获奖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