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第2/3页)

康熙不由得轻笑:“什么都被你知道了。”

两人相视一笑,康熙冲着梁九功使了个眼神,对方顿时知机的下去调查了。

康熙哄着他玩了一会儿,见他懒洋洋的打哈欠,就笑着道:“明儿带你去爬山,那边上也有个小香山,看看和香山有什么不同。”

胤礽乖乖点头。

出来这么久,出去玩的时间真的屈指可数,康熙真的是来考察的,而不是借机游玩。

等第二日起身的时候,就见帐篷外头侯着一个小少年,双手合十,见了他就拜了拜。

“聆音!”

胤礽顿时兴奋极了,他上前跟他打招呼,看着他风尘仆仆,雪白的小脸上都沾了灰尘,赶紧道:“快,跟魏珠去洗漱,用过早膳后再好生的睡一觉,到时候叫奴才送你来见我。”

小和尚长高了,长身玉立,斯文俊秀,身量却有些单薄,他舍不得胤礽送他的鞋子,就穿着草鞋,脚掌上血痕交错,满是沧桑。

“好。”他腼腆笑着。

胤礽冲他露出个大大的笑容,这才挥了挥手,笑着道:“快点休息哦。”这么远的路,他生生自己走过来,也不知走了多久,瞧着就可怜的紧。

聆音乖乖点头。

小和尚唇红齿白,红着脸,腼腆的和胤礽道别,他眼神纯稚,像是盛满了星星一样。

胤礽瞧着,不由得笑了。

走在路上都高兴的紧,笑着道:“聆音来了,许多年不见,属实想念的紧。”

康熙见他欢喜,就跟着笑…“他就是来送东西,马上就要走了。”

胤礽:……

“不能跟我们回京吗?”他问。

“他是出家人,最适合他的是清修和山野,拘在宫中,埋没了。”康熙道。

况且,宫中不能有和尚。

可能对胤礽来说,只不过是个朋友,但是对下面人来说,那就是皇家向佛的证据。

“好哒。”胤礽应下。

他一脸艳羡:“我也想去山野,做枝头的一颗小桃子。”

这世间种种繁华,他都已经尝过了。

“或者在山野间,乡间地头,研究一下怎么让麦稻高产,一辈子就做成这一件事,定然也极好的。”

胤礽想想,就觉得向往。

康熙却轻笑出声:“百姓的愿望有时候很简单,你若能让小麦稳定增产,便是大功德的一件事。”

胤礽若有所思。

他一直在找自己的定位,是汲汲营营和兄弟抢夺皇位的太子,还是做一个咸鱼太子,亦或者能够为百姓做点什么。

他在没想明白的时候,就已经为百姓做事。

如今倒是有了明确目标。

“我们要让百姓吃饱饭,要把郑和下西洋给捡起来,江南真好呀。”

胤礽昂着头,软乎乎的撒娇:“不想走了。”

康熙拎着他后脖颈,笑着道:“山还是要爬的,不许偷懒。”他知道以他的体力,肯定能爬上去的。

然而两人走在半路上的时候,就瞧见了一个高大的男子背着一个老太太,正慢腾腾的爬山。

“大兄弟,你这在做什么?”胤礽颠颠的跑过去,笑着问。

“哟,这么好看的小公子?”那男子笑了笑,这才无奈道:“我娘爱爬山,现在腿脚不方便,上不来,非得说不上山看看心里就难受,左右今儿休沐,就背着老母亲上来瞧瞧。”

“你可真有孝心!看你穿着长衫,你是读书人吗?”胤礽又问。

男子拄着杖,一边叮嘱老母亲扒好他,一边回:“是读书人,只不过落魄罢了。”

他家里就这一个老母亲,又身体不好,这走路都难,更别提做活了,他想要读书,都是靠自己日日夜夜努力来的。

“爹,等你老了,我也背着你爬山。”胤礽回眸看向康熙,甜滋滋的说。

康熙一听就笑了,温柔道:“好。”

几人相伴爬山,听着男子讲本地的习俗,讲一些家长轶事,他背上的老母亲昏昏欲睡,被吵醒了就用烟袋戳戳他脑袋。

男子就压低声音。

等爬上山顶,几人都有些累,就听老太太懒洋洋开口:“此番能上山,再上山就是下辈子喽。”

“您为什么非得上来,躺门口不舒坦?”男子随口道。

就见老太太目光悠远,低声絮絮说着,以前啊,她有个情郎,承诺过等金榜题名时,就回来娶她。

当初就是从这里走的,她立在山头,看着他慢慢的随着夕阳慢慢走远了,走出了他的人生。她记得这个背影,也想送儿子去找找父亲走过的路,可惜啊,她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了。

“若你们有姑娘一心一意的惦念着,可万万别辜负了呀,”老太太的声音渐渐弱下去。

她浑浊的眸子开始落下清泪。

“我后悔了。”老太太哑着嗓子说。

她后悔为了个男人枯守一辈子。

男子没说话,只是拥着老母亲,静静地看着这漫山遍野灿烂的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