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两个人(第2/3页)

笃笃。

于老太人都给吓傻了,她平日里对街坊邻居们都很热心,遇上事情从来不慌,一向很有主意,但就是最怕妖鬼,这大半夜的,吓得声音都丢掉了,腿好像粘在了地上一样挪不动,好半天才冲进门去,使劲摇晃已经睡熟的胡老丈。

胡老丈给她晃得要散架,挣扎着起来,含糊道:“干什么?怎么了?着火了?”

于老太捂住他的嘴,低声的、焦急的说道:“你听。”

笃笃笃。

胡老丈听清了声音,也给吓得半死,他们两个相互扶持了半辈子,从没闹过什么大的纠纷,对彼此了解得很,于老太能想到的,胡老丈也能明白,顷刻之间脸都白了。

“怎么办?”

“狗叫了没有?”

“狗?狗没有叫的罢?”

“狗没有叫,应该不是大事。”胡老丈下定决心,知道是祸躲不过,翻身下床,穿上了鞋,准备出去看看。

突然之间,于老太扯住他,鼓起勇气,想着自己不能任由丈夫去送死,眼里带着泪花,颤声道:“我和你一起!”

两个老人家一人拿了一个武器,一个捡了家里最粗的擀面杖,一个拿了门口的锄头,躲在两侧,一点点将门开了条缝隙。

门外是个邋遢的乞丐。

老两口屏住呼吸,没敢说话,同时又因着没什么经验,所以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面面相觑。

乞丐本来还要敲门,这下敲了个空,硬生生地挤进一个头来,微微一笑道:“两位好。”

会说人话。

还挺有礼貌。

不知怎么的,这个乞丐就自己进来了,好似会穿墙术一般的,没受到什么阻碍,两位老人只觉得眼前一花,就发现他站在了院中。

他一会儿说自己是个和尚,一会儿又说自己是个道士,疯疯癫癫,语无伦次,但却很守规矩,没有贸然进屋,也没乱动夫妻俩放在院中的杂物。

“这。”于老太扯了扯胡老丈的袖子,小声道,“老头子,怎么办?”

“你先进屋去,让我去问问他。”

胡老丈心里直打鼓,但却偏偏表现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出言让老妻先躲起来,然后自己就要上前一探虚实。

“不行,还是我去。”

于老太抢先一步,问道:“道长,啊不,大师,大师?”

乞丐低头看着地面,好像那里有什么好东西似的,蓬乱的头发下是一张脏兮兮的脸,身上穿着的衣服已满是补丁,似乎是用了很多块不同的布料去补,五颜六色的,且布满油污,看起来十分落魄。

但他的那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亮如寒星,左右转动之间,仿佛有光点在闪烁,即使是再乱的头发、再脏得衣服也遮不住这奇异之处。

听到于老太叫他,乞丐有了一些轻微的反应,侧头动了动,但还是看着地面,像是愧于见人,不敢与她对视,闷声道:“请给贫僧一些斋饭吃。”

“啊?”

于老太耳朵不太好。

胡老丈立刻重复道:“这位大师是要吃饭,他饿了!”

“饿了?我这就去做饭——”于老太慌张地跑进厨房去,过了一会儿,又重新出来,急道,“你去把你的萝卜拿来啊!”

萝卜放在地窖里了,胡老丈赶紧下了地窖,取出几个又大又白的萝卜交给老妻。

一番忙碌之下,总算是做好了饭。因着天色太晚,又没什么材料的原因,最后做出来的只有一碗萝卜汤,里面稀稀疏疏地放了些五谷杂粮,像是个不伦不类、东拼西凑的粥。

和尚,又或者是道士,也许是乞丐,总之他一口气吃下这一碗饭,好像复活了一样,头也抬起来了,也不羞愧了——也许压根没羞愧过,只是饿得没力气而已,看着胡老丈和于老太,一声不吭,略过他们看了看天色。

天上密密麻麻的都是星星,在微凉的风中眨着眼睛,拱卫在月亮身旁。

“明日是中秋?”

于老太愣愣地点头。

乞丐于是又问:“这里是应天吗?”

怕他们两个吓到,他补充道:“贫道骑着一头牛妖来的,它的脚程太快,让贫道一时有些认不清路了。”

胡老丈忙道:“是的,是,这里就是应天。”

“嗯。”乞丐也点点头,“朱元璋住在这里吗?”

“大帅?大帅在,在城中。”

乞丐马上站起身来,眼里发着光,表现出一种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的喜悦之情,活动着手脚,朗声道:“好,我终于到了!不错不错,真好!我这就走了!告太平去!我要告太平!”

胡老丈给他吓了一跳,看他要出门,连忙追过去,出声道:“大师,你要干什么去?”

“贫僧要告太平!”

他对自己的称呼一变再变,一会儿是我,一会儿是贫僧,一会儿又成贫道,感觉实在是有点精神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