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关于继承人的犹豫(第4/4页)

居安思危是他的本性,或许是从额娘那里遗传的,也或者是他天性就是如此。

自打成为皇子以来,他成长的很快。

刚进宫的时候,他跟弘昼有一段时间是一样的单纯快乐:从默默无闻的上百个皇孙之一,到唯三的皇子,他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

可随着年贵妃继续得宠,随着弘历看到的额娘的忍让后宫的风云,更有后来皇阿玛雷厉风行的处置隆科多和年羹尧,再有信嫔怀孕,宫里多了一个小公主……

弘历在这些变化里不断汲取着学问,不断成长着。

他如今已经几乎确定,在现有的兄弟三个里,皇阿玛应当会更看重他,他做太子的几率要比那两个加起来都大。

弘昼实在天真,三哥实在……实在令弘历都觉得怜悯又庆幸:做哥哥的比他蠢这么多,真是一件天上掉馅饼的事情。

如果说有什么意外,那就是将来的皇子。

尤其是信嫔娘娘的皇子:皇阿玛未及不惑,信嫔娘娘更是年轻,他们将来或许会有皇子的,甚至不止一个。

假如真的有了弟弟,要说出身和额娘的恩宠,弘历自问是不如的。

那他就要在别的方面做的更好。

他决心做一个兄友弟恭学问出众的好皇子,好到让皇阿玛哪怕更偏心幼子,也要犹豫,这样一个优秀的更年长的儿子,似乎不应当放弃。

弘历不知道的是,皇上确实在犹豫。

他看着弘历,时常不免感慨:隔代传这个词真的没错,或许前世皇阿玛在孙子里对弘历颇为另眼相看,正是因为看重这个孙子本质像自己。

哪怕这一世康熙爷跟弘历根本没碰上面。但皇上还是觉得,弘历越长大,就越像前世被皇阿玛教导过得样子。

大约他本来就是这样的孩子。

而皇上,却不是一个像康熙爷的人。

他记得自己驾崩后还是个魂魄飘在紫禁城的时候,不但看到了群臣给自己定的谥号,还看到了弘历一登基就下的道道圣旨。

前世曾有逆贼曾静给他列了“十大罪名”,到处宣扬。皇上就自己写了《大义觉迷录》来反驳,觉得自己所为无愧于天下,应当辩驳给世人听。

甚至特意留着曾静,让他做一个活着的人证。

然而弘历一登基,就下令极刑处置了曾静等人,还将他的《大义觉迷录》全部收回焚毁不许世人再看再提,就此捂嘴。

皇上不否认弘历这样的做法也有效果,起码自此天下人被杀怕了不敢再议论皇家。

但皇上在意的是,弘历上台就迫不及待改变自己的旧政,就像他一登基,不出二十七天就开始催缴欠银一样。

因他不赞同康熙爷的举动,且隐忍多年,才忍不住上台就发圣旨催债——换言之,弘历一上台就迫不及待做的事情,正是他也隐忍自己这个阿玛多年的缘故!

他们两父子唯一相像的地方,就是都在否认自己生父的诸多政举。

皇上自然犹豫,如果自己此世不再做十三年皇帝,而是二十三年的帝位甚至更久,弘历还能否当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他会不会心中一直压抑着对自己各种政策的不满,只等着自己上位后推翻?

曾静这种名声事儿倒也罢了,但其余的政举呢?若是他推翻了自己改土归流摊丁入亩等决策,他一生心血岂不是付诸东流?

这是抱着芒果告退的弘历此时不能知道的。

皇上原本就思绪重重,不免被墙角缩着头呱啦呱啦念书的弘时搞得很烦。

“行了住嘴吧,别在朕跟前了。回去好生温书!再有惫懒朕就要宣板子了!”

皇上自觉大发慈悲赦免了弘时,谁料弘时居然还不肯告退,直接上来问道:“皇阿玛,我能见见额娘吗?”

皇上几乎没有力气生气了,这是我的儿子吗?真的是朕问天他答地,今天默写最基本的文章写成这样,居然还有脸问,能不能去看齐妃!

皇上当时将齐妃移走时弘时来求情,皇上就说过了:后宫事与你无干。你额娘怜悯年氏,朕不过是让她们去做个伴,并不是惩罚。

弘时纠结了这大半年不说,居然犯了错后还敢提要求。

皇上一言不发,直接摆手,示意弘时赶紧退下。

弘时只好委屈告退:干什么嘛,连话都不说,皇阿玛真是好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