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南边十一郡之地, 水、陆交通发达,并没有什么天堑险关。

简言之,打下的地盘必须派兵驻守, 不然对方从水路过去, 想怎么就打怎么打。

屠娇娘所率领的三万禁军自不必提,旱鸭子陆军,上船是又晕又吐毫无战斗力, 入水则是根本扑腾不起来, 只剩下沉底的份。

沐耀的军队有进行过水军作战训练,对船上生活也习惯了,比起屠娇娘的军队强不少,但是跟南边的水军比起来,那就是渣渣。

他的军队在陆地上怎么吊打南边的军队,南边的军队在水上就能怎么吊打他。

南边各郡的江水、河道紧密相连, 郡与郡之间, 通常只有一江一河之隔,越大的城池越离不开水, 南边所有的郡城都在江边、河边, 建有水码头,那些繁华富庶的县城, 也多有水路相连。

整个南边诸郡,就是一片广袤的水上泽国。

它不仅江多、河多、湖泊多,连所谓的陆地上, 也到处都是水田,居民就建在水田边, 除了有山的地方, 想找一片像草原、京城平原这样, 一眼望去看不到水的地方,难。

可以说,南边的水军在南边诸郡,就跟沐瑾的骑兵在草原上一样,想怎么跑就怎么跑。

屠娇娘和沐耀拿下泰安郡后,遇到难题了。

泰安郡占据八县之地,每个县下面又有十几个乡,每个乡少则千余户,多则两三千户。这是以户算,不是以单个的人为单位算的。也就是说,一个乡的人口,至少是在六千人到一两万之间。

他每个县的总人口,大概是在二十到三十万之间。

正常情况下,超过十万人的县就是大县。

泰安郡不仅是大县,它还是富县。

不仅有矿、有山林,船只航运、渔业也发达,因为没那么靠南,气候较冷,稻子每年只产一季,但是它的水利灌溉好,几乎不用担心洪涝,旱涝保收,产粮稳定。

整个泰安郡的总人口数,有二百万。

沐瑾占据西边十四郡之地,总人口才一千多万,按每个郡的平均人口算,西边诸郡比泰安郡要差上一大截,而南边各郡的人口数量差不多都是这样的。

这些年,南边诸郡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只经历过打临江郡的那场惨败,从它们的整体实力上来讲,并不算伤筋动骨,战船仍在,补的兵都训练了两年了,已经完全可以投入战场。

沐耀和屠娇娘拿下泰安郡后,就为难了。

如果城防空虚,从泰安郡的郡城到周边的县城,都有随时遭到对方从水路发动袭击的危险,必须派兵守着。如果继续进攻,不守城,对方率领大军从码头上岸,轻则地就能把城拿回来,打下一座城丢一座城,连退路都会被截断,成为悬于外的孤军。

他们的军队再是装备精良,除了靠里位置的三个县外,拢共要驻守一座郡城,五座县城,拢共才八万兵,要守六座城,兵力相当吃紧。

沐耀试过在水路的狭窄路段以密集的投石机轰击,阻止江面上的行船,效果并不理想。

战船不是城墙,它是移动的,哪怕目标大,距离远加上有风,精准地打中战船的难度比轰城墙还是要大得多,再就是南边诸郡的造船业发达,它们在对船的武装上很舍得下本钱,对于船只表面、外壳有采取过防落石轰击,用大鱼网拉过防护网。

沐耀试过用燃油罐轰击,也确实击中几艘船,但它们船上备有灭火的沙子,并且船只着火并不等于会沉,燃着火冒着烟靠岸停泊,之后再灭火。

如果想用燃油罐给对面造成有效的打击,需要非常庞大的数量。

炼制燃油极费钱,且不说别的,仅仅从草原运到淮郡的运费就是一大笔。

京城和东陵的战事已定,有兵力支援。

沐瑾跟屠娇娘商议过后,决定先守稳泰安郡,护住过江的铁索桥,等大军支援。

军队的数量上来了,守城也就没压力了。

打仗不是一两天两能打得完的,沐瑾不着急赶回去。

他让东征的军队先赶往淮郡,自己则绕道去了趟京城,看那边恢复得怎么样了。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休养,京城跟去年沐瑾离开时已经大不一样。

以前让马车碾得坑坑洼洼的路面修得平平整整的,军工部还在进行扩路,一些有小河阻拦的地方,修建起了石桥,节省了不少路程。

每隔三十里一所驿站,有些已经竣工,有些正在建造,忙得那叫一个如火如荼。

修建工程,许多都是招的当地人。

京城附近打仗,打得成年青壮都没有了,都是由女人来干活。她们推人力手轮车,操控滑轮组起重车,搬运木头、石头,砌砖瓦墙、铺瓦,干得热火朝天。

从气色上来讲,再不是之前沐瑾看到的那种饿得瘦骨嶙峋走路都似要被风吹倒的样子。她们虽然被太阳晒得黝黑,却是身上有肉了,干起活来虎虎生风,力气也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