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2/7页)

大理寺丞接了代表高官身份的鱼符,又赔笑着问,“腰刀?”

裴显的拇指按在随身腰刀的刀鞘上,缓缓摩挲不止,

“裴某得了朝廷赐下殊荣,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入宫也可佩刀。此刀不卸。”

大理寺丞脸都笑僵了,硬着头皮往下说,“还有官袍,官靴,腰间的犀皮带……大理寺的规矩,官员停职入大理寺、等待质询的期间,都不适合再穿戴了……”

裴显的唇边泛起一丝凉笑。

“说得好,往下继续说。官袍官靴腰带都不适合再穿戴,怎么不索性把裴某当众给扒了,光着锁拿入狱?坐骑是不是也要牵去官衙里卖了?官印在兵马元帅府里,军中发令用的私印在裴某身上,是不是都要拿出来?说啊,还有什么。”

大理寺丞哈哈哈地干笑,还想说话,裴显催动战马,从大理寺丞身侧擦身而过,漠然吩咐下去,

“按大理寺丞自己说的,官袍,官靴,腰带,全扒了。身上给他留个鱼符。”

亲兵们才不管这些京官什么来头,主帅一声令下,立刻虎狼般扑过去七八个精壮将士。

片刻之后,大理寺丞身上只剩下一套遮羞的白绸里衣,在大冬天的寒风里瑟瑟发抖,含泪哽咽,“裴中书,何至于此啊!下官是奉命行事……呜呜呜……”

背后的官道处又传来一阵快马疾驰声响。

这回来的是几十名北衙禁军龙武卫。领头的不是旁人,正是龙武卫中郎将,薛夺。

薛夺蹲了整个月的大牢,九月关进诏狱,十月里放出来。

他自己都不知自己上辈子拜了哪处的观音庙,牵扯进了谋害圣人的大案子,不死也得脱层皮,他居然清查无罪,毫发无伤地放出去了。出去以后依旧领他的龙武卫。

圣人被谋害的案子还未结案,他是涉案之人,不能再守卫紫宸殿。一纸调令颁下,龙武卫调去看守外皇城的诏狱。

今天他也是奉了姜鸾的谕令来的。

薛夺坐在马上,毫不客气地斥责大理寺丞,

“殿下吩咐了,你们六部官员如果办事不力的话,就由我们出面,劝说裴中书随我等去诏狱待查。”

他冷眼打量狼狈不堪的大理寺丞,“如今看来,果然不行。既然大理寺拘不到人,那裴中书就由诏狱带走了。”

大理寺丞在寒风里擤着鼻涕说,“你们有本事把人带走,上去拘拿啊!让本官看看你们诏狱禁卫的本事!”

薛夺拨转马头,奔到裴显面前,下马牵着缰绳走过去,喊了声,“督帅。”

他和大理寺丞刚才的对话,裴显隐约听到了几句,神色纹丝不动,“去诏狱?是殿下的吩咐?”

薛夺压低嗓音说,“督帅放心,看守诏狱的都是龙武卫,咱们玄铁骑从前的兄弟。”

裴显的视线扫过路边站着的两百来号大理寺官差。

有大理寺丞的倒霉例子在前头,没有一个敢和他对视,纷纷瑟缩着低头,生怕哪个眼神不对,惹怒了面前这位煞星,惹来一身麻烦。

裴显在人群里找不到一个敢回话的,目光又转回到大理寺丞的身上。

“说了半日,还没听清楚,朝廷到底要质询裴某什么案子?”

大理寺丞的声音都冻得不利索了,哆哆嗦嗦地回话。

“下官真的不、不、不好说。只能告诉裴中书,三堂会审,查办一件涉及先帝的旧案。下官只是下头办事的,裴中书还是和质询的几位朝廷重、重臣们说罢。”

“涉及先帝的旧案……”裴显把几个关键的字眼重复了一便,问身侧的薛夺,“入了诏狱,谁会来讯问?”

这个薛夺有经验。“三堂会审,有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三位主审,下面的大理寺少卿和刑部侍郎陪同审讯,皇太女殿下偶尔过去旁听。”

裴显点点头,“殿下在何处?”

“殿下人在紫宸殿。殿下早上召了末将过去,叮嘱说,她去紫宸殿和圣人说几句话。话说完了,她会去诏狱亲自旁听。殿下说了,督帅牵扯的这桩旧案关系重大,要查得清清楚楚的,请督帅稍安勿躁。”

裴显沉吟着,骏马喷着响鼻,在原地来回踱步。他又问薛夺,“诏狱剥不剥衣裳?”

薛夺转头冲大理寺丞的方向啐了声,“看守诏狱的兄弟,不搞刑部和大理寺那套羞辱人的戏码。进去一句话不问,先剥人衣裳,什么狗X玩意儿!”

裴显又问了句,“橘子能不能带进去?”

薛夺一愣,摸了摸鼻子,“诏狱里不能带兵器。橘子……随便督帅带进去多少都行。”

裴显把腰刀抛给薛夺,拨转马头, “诏狱怎么走?前头带路。”

——————

冬日午后。百里之外的离宫。

一骑快马冲进离宫门口,信使滚落马鞍,送上了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