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4/5页)

户部官员们同样绞尽脑汁,低声提议,“还有皇家内库啊,李相公。去年先帝在世时,曾经拨走了去年国库收入的四成,放在内库里,说是要修缮殿室。后来也没见动工。那笔钱应该还在内库里……”

“皇家内库空的。”李相冷笑,“老夫想不到这笔巨款?去年圣人登基不久,老夫就厚着脸皮去讨要了。圣人当场把内库钥匙都拿来了,老夫进去内库里转了一圈,里头除了剩了些历代积攒下来的金玉礼器,比咱们户部的仓库还干净!”

户部同僚们震惊了,“那么大一笔钱款……都没了?”

李相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没了。”

当时,端庆帝叫出了几个御前内侍,都是从前延熙帝身边服侍的。资历最老的徐在安徐公公叹着气,跟李相细细说了个分明。

那笔钱以修缮殿室的名义弄进了内库,压根就是借口。

延熙帝把巨款的绝大部分,暗中塞给了当时盘踞城外不走的三路勤王兵马里的两支,要他们做皇家手里的枪戟。

谢征不听话,延熙帝恼怒没给他。

另外两支勤王兵马的主帅,当着延熙帝的面赌咒发誓,效忠忠心。延熙帝龙心大悦,暗中赏赐下了大批巨款财帛。谁知道其中一支拿了钱就退兵了,把延熙帝气得不轻。

剩下的大部分财帛,给了看起来最好用的朔方节度使,韩震龙。

韩震龙进宫一次,搜刮一次,把延熙帝手里的皇家内库搜刮了个干净。

端庆帝登基后,有天突然想起了开内库清点余财,对着空荡荡的内库,人都懵了。

这才有了后来宫里节约开支,太妃们的秋冬衣裳用度都裁剪了,顾娘娘的殿室里连支蜡烛都不用的事。

“突厥人对我们先动了兵,这仗无论如何也得打了。没钱也得变出钱来。”

李相冷笑,“国库没钱,内库也没钱,不是还有富得流油的四大姓和勋贵高门吗。老夫拼着这张脸皮不要了,挨家挨户地募捐去。”

京城四大姓倒了卢氏,又有什么打紧。

倒了个范阳卢氏,新补上了河东裴氏。四大姓还是四大姓。

还有闷声发大财的宗室们,宗正寺伸手要钱的敕书一上就是几十本,年年从户部掏走多少钱。

还有移居离宫静养的裴太后,谢娘娘,哪个不是带着金山银山去的离宫。

李相在圣人面前立下了军令状,人被逼急了,这回发了狠。

情势跟去年掉了个整个儿,他直奔裴显的兵马元帅府,户部的衙役围堵了正门,当街讨钱来了。

裴显当时正在路上。

今天半道上碰着了姜鸾的马车,形制简朴,泯然街头,要不是文镜跟着车,几乎就要当面错过。他一看就知道,应该是从京兆府出来。

他下马过去,在街边说了几句话,见姜鸾心事重重、不怎么愉悦开怀的模样,问她怎么了,姜鸾不肯说,只趴在木窗棂边,摇了摇头。

裴显心里微微一动,提了句,“寒舍新得了一盆上好的企剑白墨,昨日刚开了花。好物难得,可否请殿下移步鉴赏?”

姜鸾原本低垂的视线瞬间抬起,盯着他瞧了一阵,抿着嘴笑了。

兵马元帅府的兰草都是从哪里得的,她会不知道?

前几日书房里那盆兰花又烂根死了,她昨天叫白露在东宫里精挑细选,挑了最好的一盆送去,墨兰品种里罕有的企剑白墨。

昨天下午才送去兵马元帅府,今天街上碰着,就极正经地喊她‘移步鉴赏’。

姜鸾觉得有意思极了。

“企剑白墨,稀罕的墨兰品种,竟然叫裴中书得了?”

她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如此珍品,难得一见,本宫倒是要好好观赏一番。那就劳烦裴中书带路吧。”

文镜扶额,默默地走远了几步。

昨天白露在廊下蹲着挑兰花的时候,他就在庭院里瞧着。

那盆企剑白墨,还是请了他的亲卫送去的兵马元帅府……

算了,两位高兴就好。

姜鸾今天出宫时的情绪不大对,原本心绪低落,和裴显说了几句,兴致渐渐地高涨起来,一路和裴显说着闲话,车驾转去兵马元帅府的方向。

转过弯,远远地就瞧见了大群户部衙役堵了门,门外一圈探头探脑看热闹的百姓。

姜鸾瞧着这场面眼熟,依稀有点像去年的街景。

只不过去年时裴显发兵围了李相的官邸讨军饷,今年风水轮流转,轮到李相到他这儿堵门来了。

李相是文臣。文臣带人堵了武将府邸的门,真是京城罕见的大热闹。

东宫马车索性停在路边,和大群探头探脑的百姓混作一处,也凑在街边看起热闹。

李相摩拳擦掌地捋了袖子,立在兵马元帅府的乌头门外,正高声往里喊:

“裴中书何在?跻身京城四大姓的高门大户,手里漏点余财,即可充作千百将士的军饷。户部缺钱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