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二更)(第2/3页)

两边落座摆酒,听姜鸾不怎么走心地和他解释,他的到来“出乎意料”。

裴显早不是第一天认识她了,笑了声,“臣来得出乎意料?这么说,如果预先通报了,殿下就会把歌舞美酒藏起来,不让臣瞧见?”

姜鸾懒洋洋地在长案上敲着酒杯,“不至于。裴中书第一次瞧见罢了。其实东宫里每晚都差不多,弹弹琵琶,敲敲手鼓,跳跳歌舞,再上点好酒,给我解个闷儿。”

她借着三分酒意,半真半假地和裴显抱怨,

“月历都过了十月了,宫廷里还在张罗着九月的惯例重阳宴。遇着大宴群臣,吃吃喝喝的事,便要我去了。稍微正经点的事,便把我撇在旁边,政事堂几位重臣自行商议,中书省拟制,一封敕书抄写本放在御案头的同时,尚书省已经把旨意下达给六部了。”

月色光影下,她的嘴角翘起,似笑非笑,

“我怎么觉得我这皇太女,就是个逢年过节露个脸,带着臣下吃吃喝喝的差事呢。如果是个比喻,像是画儿上供着的神像,每天只需早上对着神龛拜一拜,其余时间扔去旁边。怪没意思的。”

裴显神色不动地抬手,啜了口寡淡的果子酒,

“那是因为殿下年纪尚小,能力不足,未到能承担监国重任的时候。”

姜鸾笑,“如今本宫十五岁,你们说年纪尚小。裴中书倒是说说看,多少年纪就不小了。”

裴显不答,只是自顾自地在月下喝酒。

姜鸾百无聊赖地趴在案上,指尖一下下刮着金杯, “十八岁?二十岁?该不会要我坐在东宫的位子上,等到虎儿长大吧。”

裴显皱了皱眉,终于开口了。

“和小殿下无关,和殿下自己的治学有关。大闻朝立国两百年,哪有未出阁读书就监国的储君?后宫人多眼杂,殿下言语间不要随意牵扯,免得传出去人心浮动。”

“裴中书又是这套,冠冕堂皇地地要我进学读书。我一读书呢,崔翰林就处处指摘我这里学得不好,那里学得不好。忒没劲。”

姜鸾意兴阑珊地挥挥手,“今晚尽兴了,大白小白下去领赏吧。”

大白小白行礼退走,裴显也随即起身,“今晚东宫私下夜宴,虽然不算什么大事,最好还是知会圣人和顾娘娘一声。”

姜鸾唔了声,起身时身子微晃了下。

旁边的春蛰和白露赶紧冲过来把人扶住了。

裴显细微地皱了眉,过去几步,把姜鸾食案上搁着的金杯放在鼻下嗅了嗅,

“……也是果子酒?”

旁边的夏至小声应答,“奴婢不敢拿烈酒。给殿下的壶里盛的,就是裴中书刚才喝的,宫里的松泉酿。”

裴显放下酒杯,睨了眼对面晕红的脸颊。

“白水似的果子酒也能喝成这样?你们殿下不能喝酒,你们劝她少喝些。”

几个大宫女都知道自家小主人和这位最近不太对付,敷衍地应了。

裴显起身欲走,走到门边,忽然回身,极犀利地盯了眼谢澜。

“宫门已经下钥,谢舍人打算何时出宫。”

谢澜放下手里剥到一半的柑橘,直身冷淡应道,“但凭殿下吩咐。”

“本宫留他说说话。”姜鸾摇摇晃晃走出几步,听到身后的问答,回身接了句,

“正经认了亲的外戚,都是表兄表妹,自家人。晚上睡不着,谢舍人最近又空闲,正好闲聊几句。”

她忽然想起一个差点被她遗忘的事,懒洋洋发问,“对了,谢舍人,听说你和王家六娘的六礼都过了一半,中途被卢家的事打断,后来不成了?”

谢澜平静地道,“臣并未和王氏女定下婚约。之前种种,都是京城误传。”

“哎?怎么回事。”姜鸾今夜喝得高兴,歌舞也看得高兴,几步正好走到小白跳舞的波斯圆毯那儿,她随意地踮脚转了个圈儿,醉蒙蒙的眸子里带着若隐若现的水雾,倒映出漫天星光。

“那就留下来,仔细说说之前误传的婚约——”

裴显站在门边看着,脸上没什么神情。

“谢舍人。”他淡声道,“本官有事询问。劳烦谢舍人随本官回中书省值房。”

姜鸾‘啧’了声。

“故意的吧。见不得我留人说话?”

她不满地质询,“宫里哪条章程写了,皇太女不得在东宫里留官员议事?东宫召见官员的前殿修了干什么用的?”

裴显没有回答。

大闻朝立国两百余年,只出过一任女君。朝廷从未立过皇太女,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默认东宫皇储为男子。

只是立了个公主入主东宫,礼教规矩的男女大防,和君臣往来的宫廷规矩互相碰撞,处处都是想象不到的混乱。

尤其他当初坚持立的面前这位,性情聪慧又狡黠,哪里有空子往哪里钻,是麻烦里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