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3/4页)

“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多年培养的心腹。”他放下茶盏,如此回答。

姜鸾咬着肉饼思考了一会儿。

“那,京城后来接管的那批京畿本地守军呢。”

她思考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咬住厚饼边缘,尖锐的小虎牙细细磨着面饼。

“丁翦我可以替他担保,绝无问题。守皇宫西南门的刘牧光应该也不会有问题。但其他还有几个京畿本地的守将,我不太熟。”

“阿鸾想说什么。”裴显神色依旧不动,但注意力已经集中过来,视线专注而锐利,“京畿守将里,有人有问题?”

“不一定,不确定是哪边,所以我两边都问了问。小舅别误会,只是猜想,没有任何证据。”

姜鸾丢下啃了一半的肉饼,接过手巾擦干净了手,起身走到长案边,就要去拿裴显收起搁在旁边的那副京畿防务卷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百密则有一疏。小舅虽然是心思缜密的人,但只要是个人就会有疏漏。上次送你的那盆兰花不就被你养死了嘛。”

她随口说着,手里已经动作很快地打开卷轴,

“不是我自夸,你甥女打小也算是个心思缜密的人。咱们舅甥不妨梳理一下,小舅的京畿防务哪里出了纰漏——”

裴显听笑了。

他直接从她手里把卷轴抽走,重新卷起,扔去旁边。

“不敢劳烦阿鸾指教。”他嘴角噙着淡笑,不冷不热地道,“京城十二城门,皇宫九门,京城三十八条主街,南北衙禁卫各就各位,轮班值守。京畿防务并无任何疏漏。”

“倒是阿鸾自己的公主府,”他抬手指了指姜鸾,“最近的动静大。”

姜鸾手里有了余财,日夜赶工地修缮公主府。麒麟巷叮叮当当的响动早晚不停。

高院墙,修望楼,挖密室。

消息传到裴显的耳里,他免不了想多了。

“阿鸾吩咐下去的做法,不像是在修缮公主府,倒像是在防备乱兵围攻。”他捧着茶盏悠然问,

“今天又盯着我的京畿防务绘图不放。可是最近听到什么了不得的风声?说来给小舅听听。”

姜鸾当然不会认。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只是揣测罢了。京城上一次差点就被攻破了,谁知道会不会又破第二次。”

她半真半假地道,“上次被吓破了胆,好容易有了自己的宅子,多备着些后路,有备无患而已。”

裴显不大信。

“真的?”他坐回去,喝了口茶,“今天看来是听不到阿鸾的实话了。”

裴显把茶盏搁回矮几,砰的一声清脆瓷响,“你一直想要八百户食邑的实封。”

“嗯?”姜鸾倒有些诧异,“这事儿不是早已经不成了?怎么突然又提起来。”

“事情不好办。但裴某多花些心思去办,倒也不是办不成。”

姜鸾一听便明白了。

钓竿上明晃晃地上了鱼饵,和她在谈条件。

先前她这条鱼不够大,不够额外地花心思为她筹办鱼饵。如今她的分量够了。

但香饵放出来不代表鱼就要去咬钩,她回应了一句,“小舅要什么。”

“要你一句实话。”裴显单刀直入地问,“你的消息,是不是从晋王府来的。晋王传过来的到底是什么消息。”

姜鸾一听便叹了口气。

她重新懒散地盘膝坐回去,靠着身后的白墙,指尖勾着乌黑发尾,懒洋洋地在指尖绕了几个圈儿。

“看来八百户的实封是要不到了。实话已经说给裴小舅了,都是我自己瞎想,跟晋王府没关系。”

“是么。”裴显弯了弯唇。

他也不急,反正人就在面前,他有的是耐心,慢悠悠转着圈子套话,

“讨要五十军匠,不算是什么大事情。你遣府上的长史过来说一声就可以,何至于堂堂公主亲自登门?除了要军匠,还想从我这里探什么消息,亦或是想给我传什么消息,都直接说。说到彼此痛快了,八百户的实封,小舅也不是给不起。”

八百户实封的诱饵明晃晃地钓在面前,诱惑着实不小,但姜鸾不觉得今天就能吃到这个诱人香饵。她想了想,索性换了个话题,

“卢家倒了,抄了京城本家大宅,小舅这回吃饱了吧。——手里不缺钱了?”

裴显淡笑不答。

“怎么,见者有份,这才是阿鸾今天登门的目的?”

姜鸾摆摆手,“别,再穷也不至于上门打秋风。今天登门真的是为了查漏补缺。除了借军匠,也想问问小舅手里的城防哪里容易出纰漏。”

她玩笑般指着自己,“知道小舅心里想什么。我在军务上是不折不扣的外行人,比起你这内行人差远了。但说不定哪里灯下黑呢。”

“就比如说——”她掰着手指细数,

“从我家后院新建的望楼往东北方向望,小舅你的兵马元帅府里的动向看得可清楚了。清晨你出门啦,早上跑马场练兵啦,卢家人被提去东西两边跨院里提审啦,通通一览无遗。我的望楼上还放了几把强弩,两人拉开,可以射出五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