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2/3页)

“你可能说,那就去学字。但你知晓,她们身处慈幼堂,一天要做什么事情,针线课占多少时辰,又有几个姑娘能愿意长年累月的去识字,读书?”

折邵衣心一急,脱口而出,“但是这般的机会,不争取才是傻子吧!就算是一天少睡几个时辰,都要学出来才是。”

澹台老夫人便摇头,告知她一个最重要的道理,“这世间,又有几个人是天赋卓绝之人,我这辈子碰见的,也没几个。”

“世人都是凡人,凡人的眼睛只能看得见目之所及的东西,听见周边的话语,又不是千里眼,顺风耳,有千般变化。”

“因此,对普通人,便不要过多期待,苛责,你想让姑娘们都去识字,但是她们不愿意,也是人之常情——活着已经够累了,每日里做绣活已经够累了,为什么还要逼着她们去识字?”

“识字有什么用?能认得三两个字,日常能用便够了,不能吃不能用的,还不如多绣几个荷包,能卖出一钱银子,那便好过许多。”

折邵衣听得整个人懵了下来。

她万万没有想到,原来世上最难的事情,不是你愿意去做,而是别人不愿意去做。

她低头,眼泪都要出来了,澹台老夫人好笑,“你这就哭了?”

折邵衣点头,“难过——很无力。”

“世人都教男儿郎要读书识字,将来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而无人让女子也做同样的事情。”

“戏文里都说了,女扮男装考状元都是荒谬的事情,所以没人去做荒谬的事情。”

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想到了这个,但是她现在脑子很清楚。

“先生,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澹台老夫人再次震惊于她思考的速度。然后再见她猛然抬头,认真的道:“她们不学,是世道没有让她们学,非是她们不愿意学。”

秦青凤将一块糕点扔进嘴里,讶然道:“她怎么推敲出这个大道理的?听着好有道理。”

然后就见折邵衣站了起来,抬头挺胸的在院子里面踱步,那样子,真有点太子妃的模样。

只听她道:“先生,这事情我是一时半会没有办法的,太子妃娘娘也没有办法,您也没有办法,但是有一样,学生却觉得是实实在在可以做的。”

澹台先生其实只是想让她明白现实,以后好别做一些无谓功,不想她这里那里一通窍,竟然说得头头是道,还举一反三,开始有别的思路了。

这实在是让她惊喜。人说千里马与伯乐,她倒是愿意做折邵衣的伯乐。

人至年老,从前过往都如云烟而过,自己活得也散漫,只做活着二字活着,多一个字也不多解。

但是跟着这群孩子们,倒是让活着可以加两个字在前头:尽善活着。

她便道:“那我就听听,你且说。”

秦青凤换了一盘糕点,新沏了两杯茶——她跟澹台先生一人一杯。

折邵衣:“我听那慈幼堂的管事说,姑娘们学了刺绣,便要送去大户人家做绣娘,又或者挑个人嫁了。”

“既然她们觉得做绣娘是一份可以谋前程的差事,为什么不把做绣娘这事情,做得既有前程,又有保障呢?”

“去别人家做绣娘,是决计不会有保障的。有的签卖身契——这是绝大部分人家做的,根本就是学了刺绣又去卖身为奴。”

“我家的绣娘就是如此。”

“还有的去绣房,但是绣房也不是一辈子的,到了年岁就要被送走。”

“先生,要是官府有绣坊呢?”

澹台先生倒是没有想过这个!

她喃喃了一声,“官府有绣坊?”

折邵衣点头,“是啊,先生你想,要是官府有绣坊,这个绣坊可以让天下绣娘都来考试,就好比科考一般。”

“进去要用绣技,给她们发俸禄银子,由朝廷供养,就跟官员一般。”

“且进了绣坊之后,想要往上走,必然是要识文断字的。要是做的好了,还可以让朝廷给官身,光宗耀祖。”

她苦思冥想,暂时只想出这些来。然后就撑着下巴在桌子上发呆。

澹台老夫人一时间也开始幻想了,整个人呆呆的。这倒是不多见。

倒是秦青凤,看看折邵衣,看看澹台老夫人,最后小心翼翼的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什么不送女子去我们云州当兵?我能养一支娘子军!”

她们都只想着刺绣,竟然都不想想她这个将军底下无兵的事情。

折邵衣就回过神来,笑着道:“这就更难了。”

她想来想去,觉得这件事情虽然也荒谬,但是却可以做成。

此时澹台老夫人也想好了,道:“那你们明日进宫,便跟太子妃说说。”

折邵衣便高兴的抱住澹台先生亲昵,“先生,您真好。”

她看看时辰,“要不,咱们今日就去东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