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第5/7页)

她再把肉拿到灶房放好,这才出来和他们说话。

说起杨继北结婚,杨幺妹眼皮都不抬一下,“不去。”

那个家除了三哥三嫂,一个都不想见。

杨继北小时候不懂事,经常欺负杨幺妹,被杨继西见一次打一次,然后杨继西又被杨老汉打。

“那就不去,”杨继西是支持她的,“早晚三哥和三嫂也会搬出来,到时候你们带着平安再来家里玩儿。”

“好啊,”杨幺妹和刘章笑着点头。

“玩!”

窝在孙桂芳怀里的平安握着两个小拳头大声附和着。

“平安一定要来玩哦,”孙桂芳被他的动作逗笑,再次道。

“玩哦!”

看着可爱的平安,杨继西又想起下半年要去念书的石头,“我们院子里总算有一个孩子去念书了。”

“石头被送去念书,那狗蛋也不远了,娘那么争强好胜的,肯定会让狗蛋下半年跟着石头一起去,还让石头多照顾他。”

杨幺妹开始为石头头疼了,毕竟狗蛋这孩子可不好管。

“康嫂也这么说,”孙桂芳想起康嫂说这事儿时,满脸愁容的样子,也忍不住叹气,“石头就比狗蛋大一岁,说不上照顾不照顾吧。”

“反正在娘看来,石头就是哥哥,就该照顾弟弟,”杨幺妹也开始为杨继康两口子发愁了,万一狗蛋和人打架或者是出了什么事儿,杨老婆子一定会怪在石头身上。

“我记得康嫂娘家在石桥坝,离镇上很近的,半个小时就能到,”杨继西想起这个事儿,“我想康哥会想到这一点的。”

杨继康还真想到了,他还和康嫂商量过,康嫂觉得可行,准备过些日子回娘家商量商量。

晚上杨继西和孙桂芳就在刘家没回去,见他们没人影的杨老汉又闷头抽了一根旱烟。

杨继北已经开始去借桌椅板凳了,因为他们三家的院子是连着的,所以摆席位置多得很。

第二天中午,杨继西二人才和刘章他们道别,结果在出老马沟岔路口时,遇见了杨二奶奶二人。

“哎哟,这也太凑巧了,”杨二奶奶站住脚,冲他们使劲儿招手,等二人到跟前时,杨二奶奶笑问道,“去看幺妹他们了?”

“嗯,昨天去县里买了点东西,顺带去看了看平安,”孙桂芳上前挽住她的手臂往前走。

杨二爷爷和杨继西背着背篓走在后面。

前面说着杨姑婆生日那天的热闹,以及杨姑婆和杨老婆子的针锋相对,后面的杨二爷爷问起家里怎么样。

杨继西把杨老婆子指使狗蛋进他们房间的事儿说了,至于那六块钱,他含糊了一下,杨二爷爷却一下就明白了。

他忽然笑道,“你这一招,其实你娘吃过一次亏。”

杨继西一愣,“怎么说?”

“当年你姑姑就是这么收拾她的,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还不长记性。”

不过当年杨老婆子指使的是才几岁的杨继东。

因为杨姑婆的婚事订得不错,当时老太太满心欢喜地给闺女准备嫁妆,杨老婆子想知道都备了一些什么,就指使杨继东进杨姑婆的房间偷看。

结果杨姑婆硬是说少了一块布,老太太也为了收拾杨老婆子,跟着逼迫杨老婆子和杨老汉自己去供销社,掏票买了四丈长的布赔给了杨姑婆。

“那事儿后,你姑婆和你娘就越发不对付,”杨二爷爷想起那会儿的热闹,就忍不住笑,“你奶也是个偏心的,虽然偏心你爹,可对比你娘和你姑姑来说,她还是偏心自己闺女的。”

杨继西闻言也忍不住笑,“我还无意中走了姑姑的老路啊。”

听着他们在后面说说笑笑的声音,杨二奶奶又侧头看了看乖巧的孙桂芳,真是越看越喜欢,又想起她和女儿继春昨晚说的那些话,心里渐渐有了决定。

等到家的时候,发现院子里已经摆放了不少桌子,孙桂芳数了数,三个院子里一共有十五张桌子。

“这么多啊。”

他们结婚的时候,就十张桌子,杨二奶奶他们院子都没摆放。

“偏心也有个度,”杨二奶奶自然也想起来了,脸色不是很好看。

“二娘,我和桂芳之前在山上完了不少土豆回来,就是个头有些小,全放在灶房簸箕里了。”

杨继西转移了话题。

杨二奶奶有些惊讶,跑进去看了看,发现有满满的两个簸箕后,顿时高兴道,“虽然个头小,可这么多呢,能吃好久了!”

“肯定是小孩子拿上去想要烧,掉了些在地上,然后生长出来的,”杨二爷爷直说他们好运气。

“晚上烧着肉吃,”杨二奶奶决定道。

又把女儿女婿给的肉拿出来,打开碗柜准备放,结果看见走时拿出来的鸡蛋一个没有少,她有些生气地来到堂屋问二人。

“怎么一个鸡蛋都没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