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3/6页)

回家后几个孩子还会念叨着,什么时候才能再过来玩儿,心心念念的样子叫永瑢满脸无奈。

他只能让几个孩子好好读书,每个月也有一天休息,就能到宫里或者去圆明园玩儿了。

这几个孩子才算是乖巧听话了起来,两个儿子读书的时候也认真了许多。

女儿年纪还小,过几年也要开始读书了。

永瑢觉得读书能明事理,不管儿子女儿都该读一读。

只是儿子能读深一点,女儿就能读浅一些,以后凭着兴趣看看自己喜欢的书,还能给孩子启蒙,这就很足够了。

沐瑶也很赞成让孙女读书的,每月他们几个孩子过来的时候就让他们尽情玩儿,却也叫几个孩子回去后要好好听永瑢的话,读书识字也少不了。

其实她感觉几个孩子确实很乖了,才几岁大,天性贪玩一点也没什么,这时候对孩子的约束也太大了一些。

每个月让孩子过来沐瑶身边玩儿,也是让他们能放松放松,别是给拘束得浑身难受,心里也郁郁的。

沐瑶还对永瑢道:“你也不能用自己跟孩子们比较,天生过目不忘,就已经比很多人都优秀得多了,这不是让孩子们为难吗?只要他们认真读书,品性不差,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就很足够了。”

“他们读书是为了以后能有更多的选择,或者知道自己该选择什么,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或者跟你来比较的。”

永瑢点头应下,明白沐瑶是知道他对孩子们多有约束,也有些失望的。

毕竟两个儿子暂时看着并没有特别大的天赋,当阿玛之后,总是会忍不住望子成龙了。

后来永瑢就对两个儿子更宽容一些,让他们也松散松散,要求没那么高了,让两个儿子终于能松一口气。

沐瑶这个月却没能等到孙子孙女过来找她玩儿,原来是永瑢的长子绵聪有些咳嗽,请了大夫过去,也担心另外两个孩子也过了病气,免得传给沐瑶就不好了,索性都没过来了。

大夫认为是肺热,下了药,吃了两天不见好,反而让绵聪更严重了。

沐瑶得知后连忙请钱太医过府,给绵聪看看。

钱太医把脉后,又看了之前那位大夫留下的药方,皱了下眉头。

永瑢以为这大夫的药方不对症,顿时诧异道:“钱太医,这药方是不是有问题?”

钱太医却摇头道:“这药方没有问题,大夫的诊断也没有问题,小阿哥确实是肺热。”

闻言,永瑢就不明白了,既然药方对症,怎么绵聪用过药后反而更严重了呢?

原本只是偶尔咳嗽两下,如今绵聪咳得却更厉害了。

药方是用的犀角、朱砂、龙脑、麝香、生牛黄等药材,确实是用来治疗肺热的,大夫的医术没有问题,也很对症,问题在于绵聪的年纪太小了。

钱太医道:“犀角、朱砂、牛黄都是贵重之药,却十分寒凉,小阿哥年纪小有些受不住,这才会越发严重的。”

所以这个药方对成人来说十分对症,也很快能够治愈,但是对小孩子来说,这药虽好却太重,而且还寒凉,根本就受不住。

于是绵聪吃着几天没见好,反而更严重了。

钱太医还替那位大夫辩解道:“许多医者的病人大多年纪不会太小,他们能辨别出小儿病症就已经很是不容易了。”

民间大夫多数是给成人看病的,小儿之病都被称为盲医,因为小孩子很难自述清楚自己身上的难受,只能靠医者把脉和猜测来下药了。

这大夫诊断很对症,只是绵聪的身体底子有些弱,这药量有些重了,才会让他吃药后更严重的。

永瑢这才恍然大悟,放下了让侍卫去捉拿前头那位大夫,以为是庸医的举动:“那么钱太医,绵聪这病吃什么药才能好起来了?”

钱太医下的药则是使君子丸和益黄散,这两样永瑢耳有所闻,他看过的书很多,又过目不忘,虽然不读医,却知道这两样是温药。

原本就肺热,绵聪不能用凉药,用这温热之药真的不会加重吗?

永瑢跟钱太医也算相熟了,自然而然就问出口。

钱太医也不介意永瑢的问询,摸着胡子解释道:“之前用了凉药,让小阿哥脾胃受损,只怕是食欲不振,几乎吃不下什么。用了这温药,就能让小阿哥胃口好一些。吃得好了,身子健壮起来,再用泻白散,这肺热也就能痊愈了。”

永瑢自然是信他的,把绵聪交给钱太医,用药后两天,绵聪果真胃口好多了,吃喝也跟生病之前一样。

永瑢和钮钴禄氏这才放下心来,又见几天后,钱太医拿出泻白散给绵聪,服用后肺热确实好转,咳嗽渐渐没了。

沐瑶知道绵聪痊愈,对钱太医很是感谢,派人送上谢礼。

钱三七捧着锦盒过去,钱太医原本要婉拒的,但是打开锦盒,发现里面是一册医书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