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2/3页)

因他想相信,“孩子爹”是她杜撰,她也压根没有什么放在心上的男人。

她从头到尾,都只是他一个人的。

听着他斩钉截铁地说着这话,看着他眸中的真挚,碧芜知道他说的都是真的,联想到前世之事,她忍不住双眸一热。

前世,他最常对她说的一句话便是“你有什么想对朕说的吗”。

兴许他期盼她说的就是旭儿的事,是她就是旭儿生母这件事,可她从来没勇气说出口,因她很害怕,害怕他不会相信这么荒诞的话。

她从来是不信他的,更不信自己,不信这张毁了容的脸会得这位高高在上的帝王分毫真心。

甚至于他曾说过的“阿芜,朕心悦你”那些话,都被她尽数当作情浓时男人的谎言一笑而过,从未放在心上。

可或许,当初她试着说出真相,一切是不是都会不一样。

碧芜抬眸看向他,发现男人也在看自己,渐渐升温的衾被,恰若男人愈发灼热的眼眸,让碧芜也忍不住生了几分燥意。

在成则帝微微垂首的一瞬,她却快一步探出身子捧住了他的脸,送上了朱唇。

她的主动,若丢在干柴上的一把火,让男人的动作更疯狂了几分,碧芜被翻身压在了被褥上,任男人不知收敛地攫取着她的呼吸。

床榻边烛火晃动,一室情浓。

两日后,李秋澜和李老夫人收拾了行李,正式同萧老夫人辞行。

萧老夫人不忍离别,伤心地哭了一遭,打知道李秋澜祖孙准备回庆德去,她劝了好几回,可架不住李秋澜去意已决,便只能让她们走了。

毕竟年事已高,萧老夫人只能送她们出府,剩下的一段路,就让萧毓盈代替她送一送。

萧毓盈将祖孙俩送至京郊十里长亭处,亦是同她祖母一般,哭肿了一双眼,牵着李秋澜的手不肯松开。

“今日一别,也不知同秋澜姐姐何时才能再见。”她抽抽噎噎道,“姐姐千万要保证,常是要寄信回来,可莫要忘了我。”

“哪会忘了你的,放心,往后我会时常寄信给你。”李秋澜抱了抱萧毓盈道,“时候不早了,你快些回去吧,我和祖母也该走了。”

李秋澜说罢,抚了抚萧毓盈的手,折身上了马车,她掀开车帘,对着萧毓盈连道了几句回去吧,却见萧毓盈扁着嘴,不满道:“大哥哥也不知怎么回事,说好来送的,到现在还不来!”

闻得此言,李秋澜稍愣了一下,扯唇笑了笑,“国公爷忙,想来是抽不出空吧,没事儿,昨夜也算打过招呼了,来不来的不打紧。”

她转头正欲吩咐车夫赶路,然那长鞭才扬起,就听见哒哒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虽嘴上说着不在意,可听见这声儿的一刻,李秋澜还是忍不住探出车窗去看,那远处策马而来,意气风发的不是萧鸿泽是谁。

她努力压下心底喜悦,待萧鸿泽行至马车,方才颔首,恭敬地唤了句“国公爷”。

“李姑娘,我去办了些事儿,这才来迟了。”萧鸿泽一副气喘吁吁的模样,一看便知是匆匆赶来的。

“无妨,其实国公爷不必……”

李秋澜说至一半,就见萧鸿泽自背后取出一个包裹递给她,看出她的疑惑,解释道:“这是玲珑斋的点心,上回听李姑娘说好吃,我便去买了些来,李姑娘和李老夫人可以留着路上吃。”

接过这个沉甸甸的包裹,李秋澜不免有些惊诧,那玲珑斋的点心是祖传的手艺,她头一回尝就不免被那滋味惊艳到了,上回她也就随口一说,不想这位国公爷却是记在了心里。

玲珑斋开门迟,且所有点心都是当日现做现卖,想必他应是为了等这些点心才至于这么晚才到。

其实萧鸿泽大可不必这么麻烦,因凡是李秋澜吃过一回的东西,基本都能自己再琢磨着做出来,不必他浪费那么多时间再去买。

可即便如此,李秋澜心里仍涌出丝丝暖意,她冲着萧鸿泽笑道:“多谢国公爷了,待下回,国公爷再来庆德的时候,定要来玉味馆,到时秋澜再好生宴请国公爷您。”

萧鸿泽点了点头,他沉默半晌,又自怀中掏出一封信笺递过去,“我与庆德的陈县令也算有些交情,李姑娘在庆德若有什么需要,尽管拿着这信去寻陈县令便是,他自会帮你。”

李秋澜看着这信迟疑了半晌,到底还是接了过来。

虽然承萧鸿泽的人情确实不大好,但她一个姑娘家,先前在庆德过得有多难她自己也知晓,有这封信在,至少能让她再建玉味馆时少些曲折阻挠。

她捏着信笺,又冲萧鸿泽道了声“谢”,两人静静对望着,一时谁也没开口。

许久,还是李秋澜先出声:“时候不早了,再不上路只怕赶不到驿馆,秋澜便先告辞了,国公爷……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