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3/3页)

可她明白,她不可能阻止得了她。

她抽了抽鼻子,本想忍住泪意,可到底没能忍住,任眼泪滚落眼眶,珍珠般大颗大颗地往下坠。

誉王见状,一把将她拢进怀里,碧芜攀着誉王宽厚的背脊,放声哭出来,心下只叹自己无用。

她什么都做不了,除了等还是等,可她不知这一回,绣儿与她哥哥能不能平平安安地回来,她哥哥萧鸿泽又能否改变前世战死的结局。

她怎也不会想到,原来导致他哥哥真正战死的并非敌军,而是同为大昭人的骨肉同胞。所谓欲壑难填,为一己私欲,他们竟敢拿这些浴血厮杀的战士们的性命冒险。

许是看西南常年温暖如春,并不大需要厚厚的棉衣保暖,那些人便想到从棉衣下手,从中谋利,可谁知今冬的西南天气一反常态,冰天雪地,格外严寒,将士们纷纷穿上了棉衣,却不想这些棉衣根本无法帮他们抵御寒冷。

在温暖之地生活久了,大部分将士都不抗冻,便接二连三出现头疼鼻塞,甚至还有高热昏迷之人。

碧芜不知道上一世的萧鸿泽知不知晓此事,可若是他知道,却无法像如今这般将信送出去,只能领着剩下的二万将士与敌军拼杀,然后眼睁睁看着身边的士卒一个个倒下却无能为力,直至自己筋疲力竭之时,他该有多么的不甘与绝望,碧芜不敢去想象。

而那些贪污军饷却仍逍遥法外之人,甚至还可能为萧鸿泽之死感到庆幸。

谁说好人长命,这世上,有太多的不公!

誉王抬手在碧芜脑袋上轻轻抚了抚,安慰道:“会好的,都会好的。”

碧芜朱唇紧抿,没有说话。

若是如此,就好了。

誉王抱着她睡了一夜,碧芜却是一夜未眠,直到外头的天吐了白,她才忍不住困意沉沉睡了过去。

她自然不知道,正当她熟睡之时,京城已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早朝过后,户部尚书方屹铮及户部几位官员被以贪污军饷之罪抓捕下狱,听候发落。

消息一出,百姓们哗然,才知原来靖城先前战败并非因我军防守不利,也并非因敌人来势汹汹,却是那不防寒的棉衣致众将士纷纷染疾病倒,难以出战,亦无了抵抗之力。

那些已无辜战死之人的家眷知晓后在府衙门前痛哭喊冤,以求严判处死所有涉案之人,以慰亡灵。

此事传到宫中后,淑贵妃当即前往御书房求见永安帝,言方屹铮不过一时鬼迷心窍,求永安帝看在他往昔在朝中建树颇丰的份上,放他一条生路。

永安帝未召见淑贵妃,反是皇后亲自命人将淑贵妃带回芙蓉殿去,道没有允许,不得踏出殿外一步。

原十一皇子即如今的赵王喻景彦在六日后将军需物资和几位御医送至靖城,解了靖城燃眉之急。

然不曾想就在此后第三日,西泽军忽而夜袭西南边境。

萧鸿泽率兵奋力抵抗,虽勉强守住了城门,可西泽大军七万人,城内可用之人至多不过四万,两方正面碰撞无异于以卵击石,只怕西泽军很快便会攻破靖城。

西南边防岌岌可危,正当此时,西泽派出使臣送城和谈,可名为和谈,实际不过是趁火打劫。

他们以止战为条件,要求大昭割让两座城池,再将一位皇家公主送往西泽和亲。

朝中一时争议纷纷,主战派道大昭建国几十年来,从未有过割地求和一事,且一旦将两座城拱手奉上,便等于向西泽示弱,从此被西泽踩于脚下,大昭颜面荡然无存,且西泽狼子野心,又怎会只满足于两座城池,只怕到时得寸进尺,贪要更多。

主和派却不赞同,言为了万千将士和百姓的性命,割两座城,再牺牲一位公主又有何妨,且此计亦不过是权宜之计,待养精蓄锐后再将城池夺回来也不迟。

两厢争论不休之时,本该在禁足的淑贵妃却强拉着六公主喻澄寅至永安帝的御书房前跪下。

道为了大昭国泰民安,不让更多无辜将士战死,也为弥补方屹铮所做之事,愿自请让六公主远嫁西泽,平息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