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2/3页)

“不哭了,不哭了。”碧芜轻轻摇晃着怀中的孩子,抬手探了探他的额头,见高热终是退下去了,这才松了口气。

听见动静的钱嬷嬷等人闻声跑进来,见此一幕亦不由得纷纷露出欣喜的笑。

小公子自昨夜昏迷到现在已过去了五六个时辰了,孟太医说当是风寒所致不错,但孩子太小,烧得又厉害,若能及时退热应当不会有事,可就怕烧得久了再也醒不过来。

孟太医开的药他们给强喂下去了些,剩下的便只能听天由命。

他们轮番伺候了一夜,隔一会儿便给擦身换额上的凉帕子,可直等到天亮都不见小公子有苏醒的痕迹,看着小公子愈发苍白的面色,众人原都生了些不好的念头,但此时见小公子醒过来,都不由得高兴地暗暗抹起了眼泪。

喻淮旭渐渐止了啼哭,却一直抱着母亲的脖颈不肯放,如今的他蓦然觉得,当一个孩子肆意在父母怀中撒娇似乎也不错。

少顷,他就听一声“见过王爷”,懒懒抬眼看去,便见他父皇疾步踏进来,在瞥见苏醒的他后,面上的担忧退去,眉宇舒展了几分。

梦中的场景再次闪现,看着眼前尚且气宇轩昂,丰神俊朗的父皇,喻淮旭忍不住伸出手,“爹,抱,抱……”

誉王稍愣了一下,自上一回元宵宫宴后,任凭他怎么哄,这小子都再未喊过他一声,没想到这次昏迷醒来,却是主动喊他,甚至让他抱。

他阔步上前,一把将旭儿抱起来,便见旭儿一下抱住他的脖颈,小手在他肩上拍了拍,又哑着嗓子唤了声“爹”。

这声爹里带着些许哭过后的鼻音,入在誉王耳中,生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他用大掌轻轻拍了拍旭儿的后背,低低“嗯”了一声,“爹在。”

喻淮旭抽了抽鼻子,将脑袋靠在他家父皇的肩上,蓦然安心了许多。

没错,梦只是梦罢了,如今他父皇好好地在他面前,那些可怕的事都当不得真。

看着眼前二人父子情深的模样,碧芜抿了抿唇,心下颇有些复杂,须臾,便见誉王转过身道:“旭儿既已醒了,王妃便去歇息一会儿吧,守了一夜,想必也很累了。”

“臣妾不累。”碧芜顶着眼底一片青黑,面色疲惫地强撑道,“殿下昨晚亦是一夜未眠,还是殿下去歇息一会儿吧。”

她伸手想去抱旭儿,却见誉王一个侧身,轻而易举地躲过了她,他还未来得及说什么,他怀中的旭儿已先道:“娘……睡……睡……”

誉王唇角微抿,“旭儿都这么说了,王妃便去歇息吧,歇息好了才能继续照顾旭儿不是。”

碧芜闻言,觉得倒也有几分道理,原本旭儿不醒,她整个人都紧绷着,哪里有什么睡觉的心思,可如今见旭儿醒来,似是好了许多,困意便若潮水一般席卷而来,着实是熬不住了。

她福了福身道:“那臣妾便先下去歇息了。”

誉王微微颔首,目送碧芜离开,方想将怀中的旭儿重新放回床榻上,便觉衣襟被扯了扯,旭儿昂着脑袋道:“爹,饿,饿……”

见怀中的孩子眨着一双圆溜溜大眼睛看着他,誉王虽觉得他今日热情地有些过分,但也没想太多,点头笑道:“好,爹这就吩咐人去取。”

旭儿生病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宫里,永安帝听闻此事担忧不已,孩子长到这般年纪,正是最怕生病夭折的时候,宫中不知道有多少年幼夭折而没有序齿的皇子和公主。

他吩咐李意带着太医院院正再给旭儿好生瞧一瞧,诊过脉后确认没大碍,李意才留下那些赏赐,同院正一道回宫去了,没多久,太后、萧老夫人也接连派人来问。

旭儿这身子一直养了十来日才彻底养好,这十几日,碧芜白天便一直睡在东厢照顾旭儿,夜里偶尔也在东厢留宿。

不过,让碧芜奇怪的事,先前突然变得没那么亲人的旭儿自生了这场病后,又变得极其黏人,尤其是对誉王,不知怎的,总缠着誉王不放,嘴上一声声喊着爹,常是不肯让他走,直到病痊愈了才稍微好了一些。

因为他受风寒生的这场病,碧芜几乎没再敢带着他出去,就算出去也要确定浑身上下都裹牢了。

如此又过了两个月,很快,天便热了起来,转眼便要入夏,是日,碧芜正坐在东厢的小榻上为旭儿缝夏衣,看着身侧自顾自玩耍的旭儿,莞尔一笑。

银铃端着托盘自外头进来,恭敬道:“王妃歇息一会儿吧,钱嬷嬷命人煮了点心,王妃不若与小公子一道吃些。”

碧芜放下手中的衣衫,抬首问:“好呀,是什么点心?”

“是银耳汤。”银铃答“这银耳汤啊,滋阴止嗽,润肺化痰,这个时候喝最是好了。”

她含笑将银耳汤端到碧芜手边,却未察觉碧芜唇上的笑意消失,她直勾勾地盯着碗中澄黄的汤水,眸光颤动,反显出几分恐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