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3/4页)

不知怎的,萧老夫人看着孙儿和曾孙儿,今日格外爱感慨。

碧芜闻言抿唇笑了笑道:“孩子都大得快,或许再不久,他们便都能孝顺祖母您了。”

萧老夫人一听这话,顿时乐了,“那也得我老婆子活久一些才好。”

几人说话间,却听周氏“哎呦”了一声,便见旭儿竟是挣扎着从碧芜怀中下来,快步向萧鸿笙跑去,竟一下扑进了萧鸿笙怀里。

看着亲热地对着自己笑的孩童,萧鸿笙一时不知所措,碧芜忙上前,蹲下身对旭儿道:“快,叫舅舅。”

听得这个称呼,喻淮旭着实愣了一下,前世他与萧鸿笙一块儿长大,他在自己身边当了六年的侍读,光记得萧鸿笙与自己年岁相差不多,却是忘了,按辈分来论,眼前这人还真是自己的舅舅。

他强忍住那股怪异的感觉,还是乖乖顺着碧芜的话,张开嘴,可发出来的声儿却不大像“舅舅”,旁人听着,就像他只是“啊呜啊呜”了两下。

虽说口齿不清,但萧鸿笙也知晓他是在唤自己,小脸顿时涨红了,哪里敢应这个小外甥的话。

周氏见状,蹙了蹙眉,快步上前道:“笙儿,你怎的回事,小公子唤你,你也不懂回应,怎的这般没规矩。”

萧鸿笙抿了抿唇,听得这话,将脑袋垂下去了。

他这副模样,着实让喻淮旭觉得有些陌生,他已许久不曾见过萧鸿笙这番拘谨怯懦的样子了,遥记前世,他这位小舅舅刚进宫时,好似也是这般。

萧鸿笙进宫时,喻淮旭才不过五岁,乍一听说父皇为自己挑了个伴读,可谓兴奋不已,然谁知翌日见到人,却全然不是他想象的样子,这个长他四岁的哥哥看上去病怏怏的,低眉垂首,沉默寡言,不论他说什么,他都是一副恭敬顺从的模样,从不敢多说半句。

喻淮旭觉得无趣极了,他想要的是玩伴,而非一个听话的奴才,萧鸿笙才来过三四日,他便忍不住跑到父皇面前,说想换个伴读。

父皇却是拒绝了他,只说萧鸿笙是最适合他的伴读,若现在将萧鸿笙换了,他日后定是会后悔。

喻淮旭却是不服,旋即便听他父皇有意无意道,萧鸿笙战死的堂兄和他的祖父曾祖父都是武艺高强,骁勇善战之辈,萧鸿笙亦是如此,也是将来能当大将军的人才,不信明日可带着他去演武场试试身手。

听得这话,喻淮旭难免生了好奇,还真照他父皇的话去做了。

再后来,他便发现自己被父皇给骗了,虽说萧鸿笙的那几箭的确箭箭中靶,可喻淮旭细问之下,才发现他根本未曾使过弓箭。

负责保护他们安全的御林军统领闻言亦是大吃一惊,连声夸赞萧鸿笙有箭术天赋,不愧为将门之后。

也是自那时候起,萧鸿笙便似变了个人一般,眸中有了光亮,或也是因为当时还是乳娘的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他才渐渐去了拘谨,与喻淮旭亲近起来。

两人独处时,萧鸿笙曾偷偷告诉过他,他将来很想成为兄长祖父那样驰骋沙场,为国尽忠的大将军,可他是家中独子,是萧家唯一的血脉,母亲只希望他好好活着,并不愿他去涉险。

萧鸿笙虽心怀壮志,却是左右为难,直到他十五岁那年,萧老夫人去世,萧鸿笙被他父皇偷偷召进了御书房,再出来时,他眸色坚定,告诉喻淮旭,他要去西北边关从军了。

喻淮旭一开始并不知萧鸿笙突然改变主意的理由,只依依不舍,亲自送萧鸿笙离开。

直到他知晓了母亲身世的真相,紧接着接连听闻萧鸿笙在西北立战功之事,才明白过后,他父皇是想借萧鸿笙来重新扶持萧家。

毕竟若是从科举,走寻常仕途,萧鸿笙也不知多少年后才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所谓富贵险中求,唯有上战场,立战功,才能早日令萧家复归往日荣光。

不过萧鸿笙后来究竟如何了,喻淮旭始终想不起来,与萧鸿笙在一起的记忆,就只停留在他十三岁起,萧鸿笙回京的那一次,两人一道在皇宫演武场比箭术的情景。

见萧鸿笙听得周氏这话耷拉着脑袋,喻淮旭上前拉了拉他的衣角,指了指外头道:“玩,玩……”

碧芜闻言,笑道:“今儿天不错,便让两个孩子一块儿出去玩吧,小孩子嘛,生性贪玩,总闷在屋里到底不好。”

周氏见旭儿这般喜欢萧鸿笙,自是高兴,心底亦存了些攀附的意思,哪里会不同意,反而催促道:“笙儿,快带着小公子出去玩,你可得小心些,要时时护着小公子的安全,知道吗?”

萧鸿笙点了点头。

碧芜见状也低身摸了摸旭儿的脑袋,嘱咐道:“旭儿,要好生听舅舅的话,莫要调皮。”

旭儿乖巧地“嗯”了一下,便迫不及待地拉着萧鸿笙往外走。